奇妙的人类学!究竟为什么美国人特别敢说“我爱你”?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易   更新时间:2016/2/16 10:50:31  

  考虑到爱其实是一件严肃的事情……我们如今说“爱”这个词是不是有点多?

  比如说,在美国 ABC 电视台旗下的一档真人秀 The Bachelor(单身汉)中,Chirs Harrison 刚刚才从众人中挑选出女孩 Nikki,就已经可以对着镜头再看着她的眼睛说:“我爱你”了。这好像是有点快。但更让人受不了的是,很多人还会说“我爱我的鞋”、“我爱我的汉堡”、“我爱我的朋友”,用的都是 “爱”。

  节目中的 Chris Harrison

  事实上,2014 年 9 月发表的一份名为《在美国情境中使用 I Love You》的学术文章中,研究员在做了 28 个焦点小组、92 个对比实验,最终得出一个结论:“我爱你”已经变成美国社会的日常用语了,会对宠物和 Facebook 的好友表达,也会用来礼貌结束一个电话。

  相比之下,委内瑞拉裔美国人 Galavis 说,西班牙语里表达爱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 te quiero 意味着“我喜欢你”,te adoro 意味着“我仰慕你”。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教授彭凯平的中国经验是,虽然中国的年轻一代已经会把“我爱你”挂在嘴边了,但差不多三十年以前,用“我喜欢你”差不多已经是表达的极限了。即使“I love you” 是那会儿中国学生在 “hello” 和 “nice to meet you” 之后学的第三个英文词组,它还是很难启齿,取而代之的是类似隐喻的方式,比如拉个手、写个情书。现如今最好用的应该是 emoji,发一堆也比打出去“我爱你”三个字来得容易。

  在纽约市立大学 Baruch College 教授 Elisabeth Gareis 和 Richard Wilkins 的研究中,一个中国裔美国人告诉他们说,每当自己回家,父亲都会问自己想吃什么,然后默默地做饭。每次自己都很感动,她觉得爱是不需要用言语表达的。而一个叙利亚裔美国人说,对于大部分中东妇女来说,如果一个男人说“我爱你”,差不多是在跟你求婚了。

  那美国人为啥随随便便就能说出来?也许可以用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Edward T. Hall)的“ 高情境和低情境文化(High- and low-context cultures)”理论来解释。

  他发表在 1976 年出版的《超越文化》(Beyond Culture)一书中观点认为,“高情境文化”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关系、集体主义所导向,在人际关系上很用力,比较容易被煽动。华人、法国人、印度人、俄罗斯人都属其中。而“低情境文化”的产生方式各有不同,比如崇尚个人主义,社会种族多元等等,英国人、美国、澳洲人都被划归此类。

  所以,如果是“我爱你”在那些“高情境文化”中是一种严格的规则,鲜少有沉浸在集体主义中的人逾越,那在美国,新兴国家和移民大陆的属性让它变得复杂,规则很难统一也就日益演变成了没有规则。

  当然,从 1960 年代开始的性解放运动恐怕也是让“我爱你”在美国变得平常的一个原因。这个在反对越战的背景之下,由美国避孕药上市直接引发,之后引起伦理和堕胎争论,再到性别意识兴起,最后是如今的 LGBT 平权运动。这些都让“爱”的定义首先在美国这个地方产生变化。

 

[1] [2]  下一页

|网站首页|财经金融|银行|股票|基金|保险|期货|股评|港股|美股|外汇|债券|黄金|理财|信托|房产|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