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十年集邮历史 鉴邮票收藏市场兴衰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09/7/8 13:15:53  

  邮市低迷了10多年,从失望到绝望,邮市的人气一年不如一年。当初号称2000万的集邮大军如今已经寥寥无几,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邮市近几年人气如此低迷,难道10年前邮票的题材要胜出今天百倍吗?还是集邮者全部流失放弃集邮?本报特约彭大勇先生为您全面解读目前邮市人气低迷之状况。
  1996年,在新邮供不应求情况下,套票发行量进一步缩减为2479万套,较1995年有所减少,而预订需求超过了2000万,又一说已达到2500万,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开始人们预订不到新邮,还不着急,把希望寄托到年底在集邮公司购买零售册,但是到了年底,集邮公司的零售册十分有限,一本31套邮票、面值76.75元的年册售价高达200元以上,而且是越卖货越少,越少价格越高。在人们当时的印象中,集邮是一个赚钱的爱好。
  1997年,当人们竞相介入集邮领域的时候,集邮发行政策正在悄然地发生变化,这种变化非常隐蔽,也许只有邮政内部人员才知道,套票发行量增加到3073.8万套,小型张增加到3070.4万枚,票张的比例接近1:1,这是非常不正常的。这一年,平信邮资由20分提高到50分,小型张面值由5元调高至8元,又发行了50元面值的金箔小型张,全年24套邮票(较1996年减少7套)面值达到120.7元。可当时人们的市场信息闭塞,投资惯性又难以刹住,从而导致了1997年邮市高潮。现在看来,这一高潮并非来源于1997年邮票的题材,而是来源于1995、1996两年的人气积累。1997年,发行部门通过邮票发行挣了个盆满钵满,一年就把几年的收入全部归于囊中,这的确表现出了高超的商业促销技巧。
  1998年以后,发行政策以"满足需要"为前提,发行量无序扩容,邮票发行进入了持久的低迷,集邮人气大减。经过几年的磨合,发行部门似乎找到了市场感觉,单一靠加大印量会招致非议,便一面减量,一面通过发行小版票、小本票变相扩容。最后,新发行的小版张的市价也接近于面值,小本票长期低于面值,弄得人气大减,集邮人数一年比一年少。
  回顾过去,感觉现在的集邮与过去有着明显的不同:一是目前国家邮票发行采取的是满足需要的发行政策,新邮销售不完,发行不止。二是高附加值邮品多如牛毛,每套邮票发行,其原地都要开发一些五花八门的邮品,放上邮票或披金戴银就可以卖天价,把集邮市场弄得十分混乱。三是缺少一个良好的市场机制,集邮公司忙于开发,邮商邮购广告价格偏高,集邮者想在本地购买自己心仪的邮品并非易事。四是集邮预订还是老套路--全额预订,既不能优胜劣汰,也不能挑肥拣瘦,印什么,你就得买什么。五是佳邮评选和新邮评论那都是促销游戏,没人会拿它与提高新邮设计质量挂钩,往往错票、错封、错片频出的原因就在于此。六是近几年,邮票发行又返回到过去的老路上,不即时公布新邮发行量和销毁数量。七是对集邮者的呼吁充耳不闻,我行我素。
  当前的集邮市场需要多方面的支持与呵护,只有切实解决当前市场存在的问题才能扎扎实实地工作,最后靠政策吸引人气。

|网站首页|财经金融|银行|股票|基金|保险|期货|股评|港股|美股|外汇|债券|黄金|理财|信托|房产|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