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事——中国概念震动美国的背后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世界知识   更新时间:2011/5/30 10:43:37  

  今天篇:奔腾的互联网时代

  新千年:流血上市

  2000年3月10日,纳斯达克综合指数触摸历史高点5132点,随即急转直下,开始崩盘。中国的互联网业界不寒而栗,由此引发了2000年的那场论战。是年3月17日,《南方周末》在“新经济:泡沫还是革命”的大标题下刊登了两篇针锋相对的文章:经济学家吴敬琏的《要制度还是要泡沫?》,互联网观察家姜奇平、方兴东的《致吴先生:别给网络泼冷水》。这是一场没有结果的争论,不过由此引发的辩论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2001年4月4日,纳斯达克综合指数跌至1619点,彻底浇灭了大洋彼岸对互联网的热情,也直接影响了不少与国际资本息息相关的中国互联网公司。资金链的断裂,加上缺乏利润点,当来自风险投资的资金花光之后,互联网企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姜奇平认为,媒体、大众对互联网的态度也180°大转弯。他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反复用一句话来形容当时的情景: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短短一年时间,从“我为网狂”演变为“闻网色变”,刚刚尝到甜头的中国互联网遭遇了第一场寒冬。

  一时间,中国的互联网行业似乎走到了死胡同。股价大跌、资金短缺还不是问题的全部。腾讯、阿里巴巴和百度等中国互联网公司还面临着更大的挑战,那就是虎视眈眈的国际互联网巨头。很多人预言腾讯将被微软这个战车碾碎,就像当年的网景一样。阿里巴巴也在精疲力尽地应对着eBay的冲击。随着互联网寒冬的到来,大家都不愿意多花钱,靠出卖搜索技术营生的百度深陷困境。面对雅虎开出的1.5亿美元收购价,李彦宏也曾心动过,只不过雅虎最终选择了周鸿祎的3721,而周鸿祎治下的雅虎中国还一度和百度短兵相接。

  当新浪终于拿到信息产业部的批文、可以赴美上市的时候,互联网泡沫已是吹弹可破。2000年4月13日,新浪以远低于预期的招股价,义无反顾地逆市登陆纳斯达克,引领了中国互联网史上的第一波赴美上市热潮,业内戏称“流血上市”。与中华网的盛况相比,新浪首日报收价仅上涨22%,此后甚至一度跌破发行价。随后跟进的网易与搜狐更为惨烈,两家公司均在上市首日即跌破发行价,2001年又都一度跌至一美元以下,面临摘牌危险。在此之后,直到2003年12月携程网在纳斯达克挂牌,这个交易所一直对中国市场保持封闭。

  但是,正所谓一场泡沫就是一场革命。有人说,大浪淘沙过后,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将变得更加理性和成熟。2004年当年淌血上市的三大门户网站宣布盈利,与此同时,第二波赴美上市潮滚滚而来。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网站首页|财经金融|银行|股票|基金|保险|期货|股评|港股|美股|外汇|债券|黄金|理财|信托|房产|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