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送温暖不能偏离“主题”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第一金融网   更新时间:2018/12/18 15:10:17  

年终送温暖不能偏离“主题”

 

近日,某地组织党员干部在为困难群众送温暖过程中,随行带了好几名宣传人员,他们一走进贫困户家中,慰问品一放,又是采访又是录像,弄得贫困户很不自然,加之情绪一紧张不知说什么好。(1217日《宁波日报》)

每到年终,领导干部下基层送温暖,走在农村浩浩荡荡,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一方面,给贫困的群众带去一些生活物资,帮助他们度过一个愉快的春节,借此机会与群众攀谈,了解群众所需所求,以及生活中的困难,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能够进一步增强服务群众的精准性,及时补短板、强弱项,让人民群众更加满意。从某种意义上讲,带去一点慰问品是小事,借助送温暖之机,察民情、解民忧才是重点。

但在实际行动中,有的领导干部显然偏离了“主题”。一是来去过程“一阵风”,往往是放下慰问品,还没说上几句话,就急着转身上车,匆匆赶往下一站,把送温暖过程简化为“送物品”;二是拍照留痕形式主义严重,又是采访又是录像,把宣传领导干部弄成了重点,而送温暖本身却被弱化,让群众感觉不到诚意,体会不到温暖。

思想是行为的指南,送温暖行动走偏,主要还是思想作风问题。尽管年终送温暖意义重大,可有的领导干部却意识不到,把群众的事当“小事”,把机关的事当“大事”,百忙之中下基层也只是为了“例行程序”,只管“到此一游”拍照留证,程序走到了就算完成任务。殊不知,这种行动上浮于表面走马观花,满心思考虑个人利益的送温暖行为,不过是“雨过地皮湿”,让群众甚是反感,也破坏了干部的形象。

要知道,领导干部平时也很忙,要抽出时间下基层,确实也不容易,下基层就更要注重“质量”。送温暖贵在“心诚”,而非“人到”,需在走访的过程中,使彼此都有所收获。一是在农家小院与群众多交流,多嘘寒问暖,多了解群众的生活状况,多询问他们对政策的态度,对党和政府有何需求,以便在今后工作中,对“症”下药,解决困绕群众的烦忧,让群众从内心喜欢送温暖干部的到来;二是干部在送温暖的过程中,也要多学习、多了解,以此更新工作思路,提升工作的本领,为来年工作提前谋划布局。

为此,领导干部在下乡送温暖过程中,要多一些直抵人心的真诚,学会坐“长板凳”,习惯讲“乡土话”,少一些完成任务的形式,切实放下高姿态,把温暖送到群众的心坎上。

作者:刘正猛

|网站首页|财经金融|银行|股票|基金|保险|期货|股评|港股|美股|外汇|债券|黄金|理财|信托|房产|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