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溢溅效应”

作者:谭青山  文章来源:联合早报网   更新时间:2010/7/1 21:38:15  

  热点话题

  谭青山

  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给为时经两年的艰苦谈判画上一个句号。同时,“框架协议”为两岸经贸关系开启了一个新的局面。其意义不可不谓重要!首先,“框架协议”涵盖内容之广,涉及了两岸主要的经济活动。其次,“框架协议”为两岸经贸的正常化,制度化和自由化铺垫了良好的基础,将深化两岸经济交流和互相依存。再次,“框架协议”可以增进两岸互信,产生“溢溅效应”(spillover effect),从而开启其他非经济领域方面的合作和机制建设。

  “框架协议”所产生的互惠,尤其是大陆对台湾开放11项服务行业,对世界各国来说,都是值得眼红的。可以说大陆在“框架协议”中的承诺,远远超过中国政府在世贸组织框架内对自由贸易的承诺。因而自然的问题是:为什么北京会给台湾如此优惠呢?这里,不能不说政治考量要大于经济因素。在大陆与台湾的2009年贸易中,双方的贸易总量才1000多亿美元,大陆出口台湾的产品也就是200多亿美元。应该说对台贸易只是大陆全球贸易中的很小一部分,不到二十分之一。即使“框架协议”之后,大陆对台贸易会有所上升,但在大陆全球出口贸易中的比率不会有大的增加。大陆的政治用意很明显:通过“框架协议”,加深两岸关系,从经贸合作中产生“溢溅效应”,使合作机制扩展到两岸其他领域,诸如社会,安全,政治关系等,最终达到和平统一。

  对台湾政府来说,除了打入大陆市场,分享其经济增长这块大蛋糕,最重要的应该是避免了台湾在此起彼伏的区域经济整合中被“边缘化”。近几年中国与日本,韩国,以及东盟(亚细安)展开了积极的双边和多边自由贸易谈判,只有台湾在被动的“座上观”,好像没有其什么事似的。但明事者知道,如果台湾不参与地区自由贸易谈判及经济整合,势必面临“边缘化”,失去其全球竞争力,这对以经济为本的台湾,将带来不可预估的损失。

  “框架协议”的政经效应

  “框架协议”能给两岸带来什么经济和政治效应呢?它有可能会产生什么负面影响呢?从经济上讲,“框架协议”给台湾带来的经济效益将是非常丰厚的,除了台湾争取到了540项价值140亿美元的关税减免,而大陆只有270项价值30亿美元的关税优惠外,大陆进一步开放台湾农业和水产业的进口,台湾则在这方面大门紧闭。更重要的是,台湾成功的敲开了大陆服务行业的保险柜,从而可以在医疗,银行,保险,证券,会计等11个服务行业分得一杯羹。这正是西方服务行业梦寐以求却得不到的。

  同时,“框架协议”势必进一步促进两岸经济分工和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两岸经济的整合。“框架协议”的签署,如果实施得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将台湾的资本、先进的管理和技术优势,同大陆的劳动力和市场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国际竞争力。这样一种结合,在当今的全球化经济中,可导致两岸双赢的局面。

  从政治效应来说,“框架协议”将进一步分化台湾的政党政治,并使其从注重意识形态政治,转变到聚焦于政策选择上来。这将有利于两党政治的发展。意识形态政治带来的是族群撕裂,社会动荡,经济受损;但如果政党分歧和竞争是集中在政策选择上,则可以给选民提供各种理性的选择。要赢得选民的支持,政党就必须提出有利于大多数选民的政策主张,争取主流民意的支持。成熟的西方民主国家政党政治,多为政策之争,而不涉及有关政体或民族的意识形态之争。

  对大陆来说,台海之间的良好互动来之不易,这和近些年大陆积极推动对台政策以及马英九政府所采取的谨慎、稳步、积极的回应密切相关。但是日前两岸关系所取得的进展,如没有机制化,就有可能停滞不前,甚至倒退。一旦政党更替,一切都有可能被推翻。“框架协议”的签署,使两岸经贸关系机制化,要改变就不那么容易了。另则,马英九将面临下次大选,北京当然希望他能再次当选,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如果“框架协议”能够给台湾大多数民众带来实惠,从而帮助国民党继续执政,那北京何乐而不为呢?

 

[1] [2]  下一页

|网站首页|财经金融|银行|股票|基金|保险|期货|股评|港股|美股|外汇|债券|黄金|理财|信托|房产|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