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烽烟马兰花  扎根戈壁报国家

作者:梓州微评  文章来源:绵阳市三台县委办公室   更新时间:2023/6/7 10:15:00  

在孩童时期,我对我们家的情况还比较模糊,只是隐隐约约知道外公从小在重庆农村长大,虽然家里兄弟姐妹众多、经济条件比较差,但学习成绩优异,特别能吃苦,每天要走两个小时的山路才能到学校,后来以全县第一名的身份考入四川大学数学系,大学毕业后参军入伍到新疆工作,1995年才从新疆调回到四川绵阳来的,具体在新疆什么地方?在那里主要是做什么?是一点都不知道的。随着年龄的长大,我经常好奇的向外公追问,从外公的只言片语中,总是有一个地名被反复提及:马兰。

马兰,位于库尔勒市和硕县境内的乌什塔拉乡,因为紧邻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腹地的罗布泊,因此也叫罗布泊核试验场,是我国最早的、也是唯一的核试验基地。1963年前后,全国各地的官兵开始陆续接到通知,将被调至某地某部工作,他们并不知道要去哪里,以及要去做什么,特别是由于保密的要求,只能是告诉家人要去做某项工作,然后急急忙忙随军起程,几经辗转,最后到达神秘的目的地,甚至有夫妻两人,互相都不知道对方也参与了这个项目,匆匆告别之后居然在这里碰了面。

基地组建初期,刚刚成立的新中国一穷二白,又恰逢3年自然灾害,粮食、设备等物资短缺,但是广大官兵咬紧牙关,用双手、用肩膀、用食不果腹的血肉之躯,承载着创业的艰辛。特别是初到马兰,部队住的大多是帐篷,遇上大风,帐篷常常被风掀沙掩,甚至撕成碎片。没有住房,他们就自己动手挖地窖;没有食堂,大家就在背风的山坡下就餐;没有实验室,就土法上马,在烈日下做仪器高温试验,在寒冬深夜做低温试验;缺少建材,就自己脱胚烧砖;缺少粮食,就采来野菜和榆树叶作“代食品”充饥;缺少生活用水,一盆水蒸了馒头再洗脸,澄清之后再洗衣服,之后才舍得倒掉。就这样短短两年时间,马兰从一个鲜为人知的小乡村迅速成为集结数万士兵的军事重地,先后组建工程团、警卫团、防化团等团部,设置了学校、银行、医院、邮局等机构,大批家属、子女也来到马兰安家落户,前前后后在这片戈壁滩里参加核试验的基地官兵和技术人员不下10万人。特别是听外公说由于学校教师的缺乏,基本上都是由官兵兼职负责教学工作,当然学生也基本是官兵的子弟。现在每当回忆起当年的情景,外公总是一往情深地说:“正因为条件艰苦、创业艰辛,才感到格外光荣。那样的日子,苦得幸福,苦得自豪!”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这是每一个“马兰人”熟悉的口号。出于保密的要求,工作单位必须守口如瓶,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就是通信也明确规定:“无事不写信,有事少写信,写信不泄密”,写信也有固定的单位信箱:乌鲁木齐75号信箱152号,但实际上马兰远离乌鲁木齐500多公里。同时,写信再等回信一个往返需要一个月时间,如果在执行任务时甚至长达半年时间不能与家人通信。比如外婆当时办理随军,从重庆老家来找外公的时候,带着两个孩子,背上背一个,手里牵一个,中途换车、换船辗转近一个月才到达乌鲁木齐,然而由于是保密单位,虽然相隔仅几百公里,东问西问打听了好几天,当地人都不知道地方,最后只好到军区招待所等候,结果招待所也不知道这个单位,后来还是通过电话联系到外公,然后外公才专门从单位派了个车过来接人。

辉煌总是与苦难为伴,伟大的核试验事业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艰难起步。作为我国唯一的核武器试验场区,新疆罗布泊马兰核试验基地,自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春雷般响过,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又相继试爆了我国的第一颗氢弹、第一次地下核爆炸。直到1996年7月29日,我国正式对外公布终止核试验前,先后共在这里成功地进行了40多次原子弹、氢弹等核武器试验,也正是凭借着在这些核试验中不断进步,才让我国进行了核大国的行列,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美苏这些核大国对我国的核讹诈,为我国和平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1995年前后,生活和工作在马兰基地的人们陆陆续续地回到了内地,虽然他们已经离开了那片土地,但是每当谈起马兰基地,总是有着深深的不舍,在马兰基地的日子,是很多‘马兰人’记忆里最美好的时光。听外公说,今日的马兰基地已经被改造成了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但仍旧属于一片军事禁区,基地生活区西门边不远处,有一座安静的陵园,这里长眠着378名为核试验和基地建设献身的科学家、军人、职工和家属。纪念碑上镌刻的碑文这样写着:安葬在这里的人们,是为创造惊天动地事业而献身的一群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他们来自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靠着对国防科技事业的一片赤诚之心,有的在试验场壮烈牺牲,有的在建设基地中以身殉职,有的在平凡的岗位上积劳成疾悄然离逝,还有的是为支持这项事业而长眠在这里的父老妻儿。

平沙莽莽黄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曾经在这片土地上奋斗过的人们,不论今天身在何方,抑或已经离世,这片土地都不曾忘记他们的名字。同样,无论过去多久,我们也不能忘记,正是一代民族精英、科技人才,无畏艰难,勇于创新,把功绩书写在大漠秘密的事业中,用信念挺起了中国的脊梁。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我要把外公他们这种精神永远的传承下去,在工作实践中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网站首页|财经金融|银行|股票|基金|保险|期货|股评|港股|美股|外汇|债券|黄金|理财|信托|房产|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