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谨谦:为官必须忧民、忧国、忧政

作者:许谨谦  文章来源:第一金融网   更新时间:2017/2/26 22:01:27  

  许谨谦:为官必须忧民、忧国、忧政

  孙中山先生曾说,政治是治理众人之事,再说白点,就是治理国家,为百姓办事。这是一个不分时代、不分地域所有政治家都要面对的问题,是一个需要不断继承和创新的课题。毛泽东在《讲堂录》中曾经谈到,在中国历史上,不乏建功立业的人,也不乏以思想品行影响后世的人,前者如诸葛亮、范仲淹,后者如孔孟等人。但二者兼有,即“办事而兼传教”之人,历史上只有两位,即宋代的范仲淹和清代的曾国藩。范仲淹对政治文明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一个“忧”字上,他的忧思,最忧之处有三,即忧民、忧国、忧政,是留给我们后人最为宝贵的三笔历史财富。

  其一,忧民。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这样写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就是说当官千万不能忘了百姓,而且官位越高,就越要注意这一点。忧民的本质是官员的公心、服务心的体现,一些进步的封建政治家也看到了这一点,强调“民为邦本”,唐太宗甚至提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范仲淹继承了这一思想并努力在实践中予以贯彻,他的忧民思想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办实事、察民情、敢改革。一是为民办实事,即权为民所用;二是调查研究,体恤民情,即情为民所系;三是大胆改革弊政,即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其二,忧国。范仲淹说:“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封建社会“君”即是国,他的忧“君”实际是忧国。无论是封建时代的皇帝,还是当今社会的总统、主席,虽权在一人,但却身系一国之安危。于是,以“君”为核心的君民关系、君政关系、君臣关系便构成了一国政治的核心部分。范仲淹的忧君不是阿谀奉承,而是从国家利益出发,说真话,提意见,出主意,犯颜直谏,“直辞正色,面争庭对”,“敢与天子争是非”。

  其三,忧政。一个政权的腐败总是先从吏治腐败开始,当一个新政权诞生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安排干部。通常,官位成了胜利者的最高回报,和掌权者对亲信、子女的最好赏赐。官吏既是这个政权的代表和既得利益者,也就成了最易被腐蚀的对象和最不情愿改革的阶层。只有其中的少数清醒者,能抛却个人利益,看到历史规律而想到改革。 治国先治吏,历来的政治改革都把吏治作为重点。不管是忧国、忧民,最后总要落实在“忧政”上,即谁来施政,怎样施政。范仲淹派许多按察使到地方考察官员的政绩,调查材料一到,他就从官员花名册上勾掉一批赃官。有人劝道:“你这一勾,就有一家人要哭!”范仲淹则义正言辞地说道:“一家人哭总比一州一县的百姓哭好吧!”短短几个月,朝廷上下风气为之一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对于我们的党员干部来说,身上肩负着一份特殊的责任与使命,必须要有强大的精神支柱,才能不辱使命,而忧民、忧国、忧政正是官员作为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思想素质。(作者:许谨谦)

|网站首页|财经金融|银行|股票|基金|保险|期货|股评|港股|美股|外汇|债券|黄金|理财|信托|房产|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