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张演绎抗战歌曲 《黄河大合唱》被滑稽恶搞官媒痛批

作者:林子恒  文章来源:联合早报   更新时间:2018/1/30 15:54:19  

  中国抗战歌曲《黄河大合唱》恶搞视频广传,被官媒痛批“拉低人们的审美品位,混淆正常的社会认知”。舆论也认为,言论自由应有边界,触及国家历史和尊严的话题绝不可冒犯和恶搞。

  中国抗战歌曲《黄河大合唱》近期遭人恶搞,一家公司的职员在年会上被称为“精神病医院合唱团”,以夸张的表情和肢体动作演绎该曲,结果遭官媒《人民日报》刊文痛批为“拉低人们的审美品位,混淆正常的社会认知”。

  《人民日报》批评,娱乐也要有底线,调侃经典作品、愚弄历史严肃,既僭越了娱乐的边界也亵渎了艺术的神圣,甚至还会在温水煮青蛙中“撕毁本应坚守和捍卫的道义底线和价值认同”。

观察家:国民意识若扎实 不会因恶搞而被贬低

  中国近年来对革命历史、国家标记等加强统一管控,但受访观察家认为,真正根基扎实的国民意识和价值观不会因为恶搞而被贬低,中国的文化自信还须建立在更包容的基础上。

  一段名为“精神病医院合唱团演绎黄河大合唱”的视频过去一周在网络流传。两分多钟的视频里,一群男女对着录制好的音乐对嘴高唱,摇头晃脑、瞪眼张嘴,女指挥则随着音乐节奏扭动身体、挥舞手臂,夸张的动作引来台下一阵阵哄笑。

  《黄河大合唱》是音乐家冼星海谱曲、光未然作词的交响曲,歌词中“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唱出了中国人民坚强抗战的斗争精神。

  然而,近年来以另类方式表演《黄河大合唱》却成了一些公司年会或晚会的热门节目。去年1-月的一段视频中,有人就把歌词改成了“年终奖”版,唱出上班族年末的心声。

  冼星海的女儿冼妮娜接受媒体访问时批评,《黄河大合唱》是用血和泪撰写出来的,代表了中华民族之魂。她说:“严肃的音乐不可以这样来调侃,他们来恶搞,我觉得是忘本。”

中国国歌也曾变“股市歌”

  除了《黄河大合唱》,就连中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也曾被改成“股市歌”,从声援革命斗争的亢奋歌曲,改成了呼吁民众“把你们的资金全部投入诱人的股市”,“中华民族到了最赚钱的时候”,“我们万众一心,怀着暴富的梦想,前进!”的歌词。

  有舆论认为,言论自由应有边界,触及国家历史和尊严的话题绝不可冒犯和恶搞。

  人民日报客户端前晚就刊登评论说,生活的确需要欢笑,但一种表演能否达到逗笑效果,靠的是实实在在的功力和水平,而非哗众取宠。

  文章认为,为图搞笑而篡改反映民族救亡之声的代表作,是对历史的亵渎、对民族精神的挥霍。评论提醒,民众需要保持对历史冷漠病和虚无症的警惕。

  文章说:“嘻嘻哈哈一场看似无足轻重,但廉价笑声中所传播的,并不是什么娱乐精神或者欢笑氛围,而是价值的愈发虚无,道义的愈发破落。”

有网民反指官方抗日神剧恶搞历史

  中国网民对这个问题则态度不一,有民众认为,民族危难的历史确实不适合拿来恶搞,正如国际上过去发生过或现在发生过的杀戮历史或民众苦难,都不应该拿来当笑话。

  但也有网民讽刺说:“说到恶搞历史,各大官方电视台每天播放的抗日神剧算不算?”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张鸣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指出,在更自由开放的社会,拿国家先贤、总统、国旗等来开玩笑并不是什么大事,国家的价值观也不会因此而遭贬低,但在中国却被官媒小题大做。

  他认为,对历史和文化的维护一旦被上升到意识形态层面,就会形成敌我的对立状态。

  张鸣说:“很多人纯粹是无厘头、开玩笑,并没有意图诋毁执政者,但当局经常怀疑别人在搞破坏捣乱,威胁了它。”

  为维护“国歌的尊严”,中国去年10月起实施《国歌法》,不允许在私人丧事活动等“不适宜的场合”使用国歌。法律明确,恶搞国歌或以其他方式侮辱国歌的行为,可被判15天以下拘留,甚至追究法律责任。

  此外,《英雄烈士保护法》草案上月也已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一旦通过,侮辱诽谤英烈的行为将构成犯罪,可被追究刑事责任。

  张鸣指出,即使政府立法禁止了恶搞,也无法完全阻止此类行为。他说:“立法后,有人违法就会被逮捕,这些人原本就是玩一玩而已,但最后却可能被激化到对立面上。”

时评人:真正的自信立基于包容宽容多元化

  独立时评人陈杰人则认为,政府维护国家尊严、保护英雄形象的举动,也在一个侧面反映了其文化不自信。他说:“真正的自信,是建立在包容、宽容、多元化的基础上的。”

  陈杰人指出,中国政府越来越倾向于“替人民做主”,凡事都划定好允许操作的范围,不给人民自由发挥的空间。他反问:“如果国家的文化战略就停留在这个层面,所谓的创新又从何谈起?”

  (记者是《联合早报》北京特派员)

|网站首页|财经金融|银行|股票|基金|保险|期货|股评|港股|美股|外汇|债券|黄金|理财|信托|房产|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