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店不要自砸“金招牌”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第一金融网   更新时间:2018/12/18 15:12:38  

百年老店不要自砸“金招牌”

 

近日,同仁堂蜂蜜生产商回收过期蜂蜜事件引发关注。16日,北京同仁堂致歉。目前,北京大兴区食药监管部门已开展调查。(人民日报)

企业为财无可厚非,但千万不要见利忘义,见财忘“仁”。北京同仁堂的至理名言是“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广大网友纷纷表示,就冲着这句同仁堂的“祖训”,其产品才能够一直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而今,同仁堂就为了牟更多利益而掺假,置自己百年老店的形象于不顾,丧失“诚信”底线,这既不“划算”也不“合法”。

百年老店要爱惜自己的“羽毛”,更要珍惜先辈们留下“仁义”经营的理念,树牢诚信经营的底线。而今,面对“诚信危机”同仁堂百般辩驳,强调是“初犯”,但据执法人员现场透露,召回产品应悬挂不合格品标识,企业的操作存在很严重的问题。今年9月他们也有过类似操作,而今年10月企业还更改过蜂蜜的生产日期,违法延长产品“寿命”。记得早在2016年,同仁堂阿胶造假事件得曝光,也触动了公众的神经,看来,他们不但不是“初犯”而且是“惯犯”。笔者建议,作为百年老店,要对得起自己的“品牌价值”,珍惜品牌荣誉,爱惜自己的“羽毛”。

企业扩张更要保证品质。此次“蜂蜜门”时间曝光以后,有消费者不禁提出疑问,消费者是冲着“同仁堂”的名号去购买商品的,但生产企业竟然不是同仁堂,而是同仁堂的“代加工厂”。笔者了解到,一些企业对于重要的品种会在产地自建生产基地,自己种植或养殖,但更多的情况下,出于经济效率的考虑也会采用直接收购药材以及代工的模式,但是这种模式对企业的供应管理和质量把控上有更高的要求。

“老字号”牌企业信誉同样存在危机。近年来,关于号“老字”出现的新任危机不在少数,“店大货假”“店大宰客”现象多次出现,这就进一步说明“金字招牌”“老字号”的“诚信”未必靠得住。鸿茅药酒就是典型案例,这就说明我们的企业要进一步强化质量把控,树立底线思维,确保每一批次的产品质量过关。

在市场经济体系下,我们的企业生产产品的质量把控既要企业“洁身自好”同样也离不开政府多部门的监管,无论是新企业,还是“老字号”我们都不能麻痹大意,不能心存侥幸,要严格把好源头关,这样才能倾力确保我们产品的质量过硬,确保对消费者负责。

|网站首页|财经金融|银行|股票|基金|保险|期货|股评|港股|美股|外汇|债券|黄金|理财|信托|房产|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