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美院被批低俗?院长示范人体写生事件引热议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互联网   更新时间:2019/9/20 14:53:57  

 

  如今在网上痛骂的网友们,不知是否听说过这段话,又如何理解这句话。无论如何,今天的时代和环境,与百年前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比60多年前也有了长足的发展。“思想解放”讲了多年,一个再正常不过的专业规范和行业惯例,一个普通的美学问题,至于引发如潮攻击,又酿出某种“舆情”吗?如庞院长所言,网友的抨击令人感到“不可思议”。

  不过,更“不可思议”,甚至让人“不寒而栗”的,还不是美学问题。

  美与不美,人各有所好,观念不一是很正常的;因为国情和文化传统等缘故,对一些“泊来”的艺术形式接受程度不一,也是可以理解的。正常范围内的文艺批评,无论褒贬,只要基于理性,更是应当鼓励的。但这一次,不少义愤填膺的网友,却似乎并不为了“批评”而来,而分明带着一股“杀气”。

  “美盲”“耍流氓”之类的评论,以及一些难听得多的话语,分明已不再是讨论问题,而是宣泄偏见。那些看似温和的“谆谆教诲”,譬如“这是中国,能不能学点好的”,其实更为危险——评论者试图用一种看似正确,实则被歪解的“民族话语”,来取代本该限定于专业范畴内的讨论逻辑,并扣上一顶大帽子,直接取消理性讨论的前提,甚至扭曲常识。

  说到网上的批评者,庞院长有一句气话:“这些人才是美盲”。“美盲”可以进行美学普及,舆论场上更值得担忧的,其实是“讨论盲”。

  任何批评和讨论,都应基于理性,应怀有对于讨论对象最基本的尊重,以及特别重要的——对常识与规范的尊重。让专业的归专业,让审美的归审美,本是健康讨论的基础。

  那些令人惊诧的骂声,表面上是在施展语言暴力,实质是在滥用一种傲慢的权力——即便这样的权力微不足道,甚至虚无缥缈。

  这是一种有些可怕的思维方式,它不只会让专业人士蒙受不白之冤,或是令大多数旁观者瞠目结舌,更会扭曲那些原本朴素而崇高的价值。比如“这是中国”,潜台词是中国不行外面的那一套,不管什么“国际惯例”——可这哪里是“中国”?又哪里是在“爱国”?又有人将此上升到“文化自信”的高度,恐怕他们也忘了,党的十九大报告分明有过“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深刻提炼。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网站首页|财经金融|银行|股票|基金|保险|期货|股评|港股|美股|外汇|债券|黄金|理财|信托|房产|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