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鸣配置谈:基于宏观因子的周期配置初论

作者:洞机  文章来源:互联网   更新时间:2021/9/23 15:42:54  

随着理财新规整改到期的临近,以非标为代表的预期收益型产品规模压降,各类“固收+”产品发行大幅提速,对资产配置框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凤鸣配置谈”专栏将通过若干专题讨论,对资产配置框架进行梳理。作为第一个专栏专题,本篇将为投资者介绍基于宏观因子的周期配置方法。

事实上,在海外成熟市场,各类机构都有自己的周期配置框架,名字有很多:动态资产配置(Dynamic Asset Allocation)或商业周期理论(Business Cycle Approach),但实际上都是基于不同宏观范式(phase/regime)的规律进行资产和行业配置。周期配置的思维模式背景,是资产价格至少可以分为三个时间层次:战术周期(1-12个月)、经济周期(1-10年)、长周期(10-30年)。周期配置对应第二个层次,也就是由经济周期带来的资产价格波动。如下图所示,各个周期通常是相互作用并共同影响资产价格,战术周期影响因素较多、较难把握,长周期的影响又比较缓慢,所以经济周期对资产价格的影响最为重要。

参考Fidelity、Invesco等海外机构成熟的资产配置框架,具体看,周期配置分为三步走:

1、识别经济在周期中所处的位置、判断周期走向。这里可以借助现成的经济指标,例如经合组织国家有成熟的领先经济指标LEI(Leading Economic Indicator),也可以自主构建指标,还可以采取多指标联动观察的模式。

2、在识别经济周期后,可以基于一定的规则划分宏观范式,首先根据经典的增长、物价、信用、货币指标,定量划分范式,进一步在各个宏观范式下、统计各类资产表现的规律,资产的规律也可以用来交叉验证当前宏观所处的范式。

3、统计不同大类资产或同类资产内的不同风格,在不同宏观范式期间的风险收益特征。

以上第一步涉及宏观判断,比较主观,第二步和第三步则比较客观。我们认为,只有主观和客观相结合,才能在信息不完全、状态空间复杂、外延边界不定的投资世界中,寻找投资逻辑的确定性。但是,基于经济周期统计的大类资产表现规律只是个概率结论,胜率并不高,用来指导投资具有不确定性。若要基于宏观因子进行投资实战,周期配置只是一个“树干”,还需要配合其他策略工具多管齐下,提供多条“树枝”,例如对行业长期趋势的判断,对战术层面的考虑,对交易仓位和负债端的管理等。

各类资产内部,也同样适用于这种基于宏观因子的投资模式。具体针对股票策略,如果想进一步下沉,有两种模式:一是下沉到股票的风格,即行业中性下,更本质的公司特征,例如大小盘、成长/价值、动量/反转,每种风格的股票对各类宏观因子有不同的暴露(exposure),价值股对增长更为敏感,“茅指数”对利率更为敏感等等。确定了对应的宏观因子位置后,就可以下沉到具体的板块风格。但是对大多数管理人而言,这种模式的可执行性较弱。二是到行业,在行业的层面相对复杂,各行业既受到宏观经济周期的影响,也存在自身的景气周期,甚至受到非基本面因素的影响,例如短期政策打压情绪,或机构集中调仓机制等。在理想情况下,行业配置的最优解即是寻找宏观顺风、行业景气向上,同时非基本面因素较为有利的板块。

在以上海外经验的基础上,我们试图开发适合中国市场的大类资产配置模型。由于中国经济金融政策对信用扩张和市场预期的影响较大,因此模型的宏观因子需要纳入政策因子。具体来看,我们首先采取多指标联动观察的模式,对周期进行定位;第二步是对包括增长、物价、信用、货币、政策在内的宏观因子降维、定位,第三步是结合量化、贝叶斯思想,实施动态多资产配置策略。从季度样本外回测看,我们大类资产配置模型的配置收益跑赢了市场主流的“固收+”公募基金。这也证明了,该周期配置策略可以获得市场超额收益。在之后的专题中,我们将结合当前经济情况,逐步剖析这一周期配置策略是如何落地的。

关于建信信托

建信信托是中国建设银行投资控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自2010年成立以来已发展成为业界领先的信托公司,聚焦投资银行、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三大转型业务方向,致力于真诚服务投资者、服务实体经济、服务民生,打造一流全能型资管机构。至2020年底,公司受托管理资产总规模1.5万亿元。

|网站首页|财经金融|银行|股票|基金|保险|期货|股评|港股|美股|外汇|债券|黄金|理财|信托|房产|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