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金融网主办 设为首页
第一金融网
 | 网站首页 | 金融焦点 | 银行 | 基金 | 股票 | 保险 | 期货 | 信托 | 股评 | 港股 | 美股 | 外汇 | 债券 | 理财 | 房产 | 汽车 | 旅游 | 娱乐 | 
第一金融网快讯:
您现在的位置: 第一金融网 >> 金融焦点 >> 国内财经 >> 文章正文
逾万亿打新资金今日解冻 3000点攻击战打响在即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30 11:32:32

  上周市场无疑是本轮行情以来震荡幅度最大的一周,也是两市历史成交额最大的一周。从指数表现看,两市大盘仍然收出周阳线,两市周成交总额达7399亿元,是首次突破7000亿元大关。沪综指和深成指周K线留下了本轮行情以来最长的上下影线,很形象地体现出了上周市场的最大特点:巨幅震荡。上周5个交易日中,沪综指仅有一天股指震荡上下幅度没有超过100点,上周五全天震荡点数更是达到了185点,震幅达到了6.48%,创2005年"6·8"行情以来的最大单日震幅。深成指的走势和沪综指相差不多,尤其是上周五,全天巨幅震荡了559点,6.98%的震幅也创下了两年多来的最大单日震幅。

  我们看到,短线调整主要是因为持续上涨后获利筹码堆积较多,在一些利空猜测和传闻的影响下导致筹码松动,加上工商银行等权重股走势偏弱影响指数表现,因此大盘出现短线调整。但从盘面看,主要还是获利盘的回吐,真正割肉盘很少。因此,短线震荡属于正常的洗筹行为,且有一步到位、以空间换时间的信号。

  另一方面,市场增量资金还是源源不断,投资者热情很高,对市场中线向好的信心并没有发生动摇。从上周五午市的表现看,多头仍有很强的介入意愿。加上在年报披露中不断出现绩优成长股如深发展、驰宏锌锗等,激发市场参与热情。在连续放出历史巨量之后,短线普涨过后积累的获利盘出现了松动,在庞大的获利盘压力下,市场出现大幅剧烈的波动是正常的。最近的跳空低开乃至大幅跳水是市场短期获利盘众多引发的,是非理性炒作绩差垃圾股引发的,并不是主流机构资金大规模撤退。可以说,在经过了2006年连续的上扬,以及2007年年初的大面积普涨,市场中期已经积累相当多的风险,而且长线技术指标也处于历史高位,在这样的技术环境下,多方进行主动性的撤退是一个相当好的策略,是为了后市中长期更加健康发展。

  另外,从基金集中发行的时间看,2006年11月份、12月份新募集的基金份额达到1450亿份,占到3月份至10月份的60%。按照3-6个月的建仓期推算,时间刚好在目前的年报公布期间,而最近市场的新题材、新热点不断涌现,金融、地产、钢铁、石化稳中有升,酿酒食品、商业连锁、煤炭电力、家电、造纸、水泥等热点轮番表现,呈现出个股普涨的"八二"新格局,显露出主力机构三千点以下的备战布局。

  此外,宏观经济的良好发展加足了机构资金敢于在3000点一线重新布局的底气。日前,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在国务院新闻办介绍2006年的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时指出,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20940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7%,国民经济有效地避免了经济运行由偏快转向过热。更值得关注的是,由于我国经济增长阶段性特征并没有发生改变,支撑经济增长的要素供给很充裕,影响经济运行的约束因素在递减,像煤、电、油、运这些过去构成增长瓶颈的情况在2007年会基本消失,所以,2007年我国的经济增长将会由过去的又快又好转向又好又快。在这种预期下,加上年报业绩的明朗,为机构投资资金建仓增添了动力和勇气。机构在三千以下建仓布局,引发了市场热点的不断涌现和成交量的持续有效放大,这必将为本轮牛市进一步向纵深发展提供动力和支撑。

  综合来看,上周两市股指跌宕起伏,惊心动魄,在出现V型反转形态之后,短线大势已经探明了下方低点,大盘总体上升格局不变。短线修整之后,突破3000点指日可待。在大盘下跌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是要区别大跌行情是转势征兆,还是原有趋势下的一次大幅调整。很明显,如果是转势,那么应毫不犹豫地采取清仓离场的操作思路。但如果是牛市行情的一次正常调整,即便幅度较大,操作思路也应该相对积极。因为牛市的背景,往往意味着后续市场仍有大幅走高的可能,从而带来新的投资机会。观察以往的市场运行脉络不难发现,每一次向上拓展新高都是一线指标股冲锋陷阵,随后二线蓝筹补涨,三线题材股活跃。此次指标股先于大盘进行了充分调整,已具备重新发力的机会,随着本周一认购兴业银行的上万亿资金的解冻,市场短期的资金面又开始逐渐趋于充裕,一线指标品种能否带领市场爆发新一轮的快速拉升行情,并引领大盘成功冲击3000点,不妨拭目以待。(方正/证券日报)
 
第一金融网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载之全部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新闻、公告、评论、预测、图表、论文等),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郑重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第一金融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出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发布本文之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第一金融网站赞同或者否定本文部分以及全部观点或内容。如对本文内容有疑义,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热点图文

    第六届中国管理100年会

    金融类企业国有资本持股变

    社保基金全国审计大起底
    专 题 栏 目
    最 新 热 门
    最 新 推 荐

    Copyright©2006 afinance.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第一金融网 合作电话:13146473155
    制作单位:第一金融网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