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希龄:常见的几种保险购买误区

作者:沈希龄  文章来源:第一金融网   更新时间:2017/5/15 9:56:31  

  沈希龄:常见的几种保险购买误区

  前几天一直在给大家讲什么保险的种类,如何购买保险,以及如何才能不被骗。今天沈希龄想要谈谈常见的几种保险购买的误区。其实之前沈希龄也说过,很多保险人员都是培训几天就可以上岗的,搞不好他知道的还没有你多。这就导致了一个购买误导,那么作为要买保险的你,就应该自己多储备一些知识以至于无法被别人蒙蔽,从而上当受骗。

  消费型重疾险:车险就是大家常见的消费型重疾险,发生风险,提供保障,未发生风险,保费完全消费掉。例如:30岁男,保额50万,每年交3290元,交20年共计6.58万,保障至60岁,如果60岁前发生约定的重大疾病,保险公司赔付50万;如果至60岁未发生约定的重大疾病,6.58万元归属保险公司所有。

  储蓄型重疾险:储蓄型重疾险都含有寿险,保障时间为终身,不论是否出险,都会获得保额。例如:30岁男,保额50万,每年11000元,交20年共计22万元,保障终身。如果这一辈子发生合同约定的重疾,保险公司赔50万;如果未发生合同约定的重疾,第一种情况,百年之后(自然终老身故)留下50万(实际共交保费22万)给子嗣继承;第二种情况,65岁退休时,退保获得27.4万养老金养老(实际共交保费22万)。

  其实很好理解,沈希龄打个比方,消费型保险类似于租房子,每年租金3290,付20年租金住30年。储蓄型重疾险就像分期买房,每年还款11000元,分期还款20年,可以选择在65岁退休的时候房地产公司(保险公司)回收,回收价格27.4万(20年总还款为22万),也可以选择百年之后(自然终老身故)将50万的房子变现为50万现金留给子嗣继承。

  上面沈希龄介绍了消费型与返还型重疾险的区别,为了选购保险产品时候不被误导,以下就从数据上分析下互联网上关于保险的一些观点。。

  第一个观点,买定投余。将投保储蓄型重疾险的预算分为两份,一份用来购买消费型重疾险,另外一份用于投资获得收益。举例:30岁男,50万保额,20年交,保费11000元。将11000元分成两份,一份是3290元,用来购买50万,保障至60岁的消费型保险;另外一份是7710元,用来做投资,按照每年获得5%的复利计算,在63岁的时候可以获得50万的本息;如果是4%的复利计算,在70岁的时候本息之和是50万,这就是买定投余。但这个观点存在一个缺陷,那就是能做到的人微乎其微。

  1、每年节约下来的7710元,您是否能够保证专款专用,用于投资?

  2、您是否能够坚持连续20年,每年的某月某日,定时支出7710元用于投资?

  3、你是否能够坚持40年,每年花时间去管理这笔专款专用的投资款?

  4、在不确定的未来,你是否能够保证你可以获得4%的收益?

  第二个观点,通货膨胀。30年前,存款1万元的人叫做万元户,万元户指有钱人,但30年后的今天,存款1万元的人是穷人。买储蓄型保险也一样,今天买了50万保额,30年后的今天,50万还能值今天的多少钱呢?按照过去30年的数据,现在的50万在30后不值钱。按照按照年3%的通货膨胀计算,今天的50万在20年后只值27万,贬值45%,在40年后只值15万,贬值70%。但这个观点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不过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后,不论是通货膨胀还是工资增长,增速都会变的非常缓慢缓。生活细心的人就会发现,目前的工资涨幅是非常缓慢的。

  (通货膨胀、通货紧缩、货币贬值、CPI、购买力换算、通货膨胀与工资增长之间关系等经济学知识,请自行学习)

|网站首页|财经金融|银行|股票|基金|保险|期货|股评|港股|美股|外汇|债券|黄金|理财|信托|房产|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