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2021:大宗商品步入结构性牛市了吗?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卓创资讯   更新时间:2021/1/8 8:34:11  

  

  导语:每次危机发生背后都是“非理智”行为在作祟,古语有言“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危机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极度恐慌下的不理智行为。疫情之后商品市场在宽松的货币环境下触底回升直到因供需结构错配导致的商品牛市开启,疫情仍是未来一年需要极度关注的热点事件,不过需要更多的关注疫苗的研发与接种问题。

  疫情背景下“危”“机”碰撞

  过去的2020年,疫情是伴随大宗商品波动最为关键的词汇,因为疫情,商品出现大幅跳水,原油跌成负值;因为疫情防控及复工复产需要,不同国家和地区采取相同的措施刺激经济恢复,商品出现“V型”反转;因为不同国家和地区“抗疫”政策的差异,导致全球供需结构错配,商品牛市自5月份已经开启,并延续至2021年,市场关注的重点也随之转为疫苗的研发进度。

  本质上,疫情的发生是非典型的“危机”,尽管疫情造成的影响已经超越历史上任何一次“危机”。

  疫情发生属于自然灾害,外文期刊ECONSTOR论文《大型自然灾害与经济增长》的研究表明大型自然灾害对于经济的长期影响有限。文章研究了世界银行1970-2008年间198个国家,重大的自然灾害对经济成长的影响。通过对灾害发生地区与灾害未发生地区的对比,文章认为“非常极端的自然灾害对于经济的影响往往体现在自然灾害出现之后的政局不稳。如果能够稳定地控制住政局,那极大型自然灾害无论在长期还是短期对经济都是没有影响的” 。

  不管是何种“危机”,影响最大的实际上并不是“危机”本身,而是面对“危机”时的“非理智”行为。

  价格的暴-涨暴-跌,往往就是反应这种“非理智”行为最好的镜子。试想一下,03年SARS期间囤积的板蓝根,11年福岛核泄漏时囤积的食盐,20年3月份囤积的口罩,你都用完了吗?

  疫情影响下的大宗商品市场

  不管是08年金融危机之后的4万亿投资,还是20年疫情之后超强力度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方面的“非常应对”其实都是政府预期管理的一部分。

  疫情发生之后国家快速行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组合发力,令中国经济得以在3月份见底后快速回升,财政、货币的组合政策推动复工复产和疫情防控常态化带来2020年经济复苏的第一轮脉冲;商品价格在5月份之后迎来一轮上涨,上涨时间持续至9月上旬。

  四月份之后,国外逐步复工复产,同样采取了财政、货币的组合政策,但由于疫情控制节奏的差异性,直到10月份,商品价格迎来第二轮上涨,并延续至21年一季度。广义财政政策刺激、疫情控制节奏的差异性带来全球供需的结构性错配,补库存预期下商品价格上涨的强韧性体现的淋漓尽致,在这一阶段,“大宗商品牛市”预期开启。

  四季度之后市场对疫情的关注点逐步转移至疫苗的研发进度上,直到年底才有大规模疫苗接种的确定消息出现,中国率先启动高危人群疫苗接种计划,上海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认为,“如果有一半的人接种,疫情就会在2021年六七月份出现拐点,到年底可能会发挥作用,世界就有机会互通” 。

  疫苗研发成功并推动大规模接种需要注意节奏问题,有疫苗大批量生产能力的国家并不多,这就会导致不同国家疫情防控的节奏会有极大的差异性,先发达国家后发展中国家的节奏也会使得供给与需求恢复的节奏具有极大差异,这也是商品结构性牛市存在的基础。

  一季度市场宏观环境预判

  中国已经开始进行大范围的疫苗接种,首批接种人群集中于高危人群,后续随着疫苗产能的提升,普通人群也将逐步纳入到接种范围。从情绪上来讲,疫情的影响已经无需过度担忧,近期出现的二次疫情传播,主要是季节性因素居多,再次大范围传播的可能性较小,另外,工业生产及消费也再难受到更大冲击。

  在需求侧改革背景下,更多刺激消费政策将出台,商务部等12部门1月5日印发《关于提振大宗消费重点消费促进释放农村消费潜力若干措施的通知》,对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在合理引导消费、储蓄、投资等方面进行有效制度安排”“充分挖掘县乡消费潜力”提法;在2021年两会之前会有更多政策出台,这将极大刺激国内消费热情,助力“内循环”的形成。

  一季度宏观环境谨慎乐观。关注几组力量的对比,疫情传播风险与疫苗接种利好;国际转移订单与国外制造业景气程度快速恢复;美元贬值与全球宽松货币政策的渐次退出;需求缓慢释放与制造业产能的缓慢跟进。

|网站首页|财经金融|银行|股票|基金|保险|期货|股评|港股|美股|外汇|债券|黄金|理财|信托|房产|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