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相对论:基金公司招聘记者去做研究员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2/6/12 6:42:05  

也许你已经听说,有一家基金公司,正在招聘记者去做研究员。

他们说,记者也许不会做估值模型、不会写报告,但记者看公司,更能看到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

这一点,与几周前一位大公司副总对我的说法不谋而合。他说,我们的基金经理,太年轻,我都不放心。

据我所知,从去年以来的几次著名的黑天鹅事件,基金公司均非如郭树清主席所说,单纯依赖卖方报告。

实际是,他们重仓的,都是他们研究员和基金经理调研过多次、十分了解的股票。

所以他们到头来才会发现,原来之前公司公开或者私下传递的信息是错误的。

所以他们才会表现那么失态,不甘心、不想卖。如果上市公司说自己没问题,他们就说没问题;如果上市公司说自己有问题,他们也说其实没问题。

在大部分时候,调研总是一个让人难以启齿的话题。如果公司研究员不够,或者调研不够多,总是被指责太懒、不重视研究,怪不得业绩那么烂。

所以你能看到,每一个半年末,当媒体统计上市公司披露的机构调研次数时,都有很多人不服气。他们说,其实我们去过,不知道为何上市公司没有写到年报里。

如果你多招一些研究员、调研无数,比如著名的华夏基金,一度号称研究员过百、基本不用看卖方报告。那么这家公司每年通过分仓向卖方支付的数亿元,是否其实可以省一半?

如你所知,即便是研究员过百的华夏基金,王亚伟依然要说,我现在基本不调研,我们公司都很少去调研。

当然,这对于华夏基金并不公平,每一年的年报调研披露,华夏一直都是调研次数最多的基金公司。

其实根本问题在于,你能在调研中得到什么?大部分基金公司的研究员,只出席卖方安排的集体调研。三四十个人的会议和公司附近游玩,所获信息,并不会高于卖方此前准备好的报告。

只有少数勤奋的研究员,才会自己安排单独调研。

但你仍然不知道,即将面对你的会是什么。有很多上市公司,其实际控制人混迹二级市场的时间,远远高过一般基金经理的从业年限。而大家热捧的创业板和中小板,其实际控制人大多数并不熟悉金融市场,但是他们艰辛创业所获经验,足以使他们懂得如何操控他人情绪。

你听到或多或少的暗示,核对完一个又一个的数据。但是你仍然猜不准,他们下一季会发布什么样的数据。

业务可以推迟、批文可以滞后、利润可以调节。每一位董事长和董秘真诚的目光背后,都是你意想不到的黑天鹅。

两年前,我一位朋友在一家机构做公司调查,他们当时的客户之一,是大名鼎鼎的浑水。

他说,我不明白那些投资者为何会上当,这样的调查一点都不难啊。

我说,那是因为,你们都是秘密行动,那些公司的董事长,你一个都没有见过。

相关文章:
逾九成基金经理预计今年A股投资正回报
2013年公募投资跟谁走:网友仍最看好基金公司
王亚伟转投私募成关注焦点 华夏基金受冷落
新基金法打开了基金业发展的制度空间
基金业发展与基金法完善

最新文章:
· 华夏基金华润有巢REIT参加沪市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s集体业绩说明会
· 2024年一季度私募基金排行出炉!来自青岛的立心私募基金本次表现优异!
· 衍生品策略大放异彩!招商证券第四届“招财杯”私募公开赛3月获奖榜单出炉
· A股春风送暖 公募积极分红 工银瑞信多措并举持续提升投资者获得感
· “黄金热”持续高温,更舒适的“购金”姿势是?

|网站首页|财经金融|银行|股票|基金|保险|期货|股评|港股|美股|外汇|债券|黄金|理财|信托|房产|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