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金融网主办
   | 网站首页 | 金融焦点 | 银行 | 股票 | 基金 | 保险 | 期货 | 股评 | 港股 | 美股 | 外汇 | 债券 | 黄金 | 理财 | 信托 | 房产 | 汽车 | 生活 | 行情中心 | 
»您现在的位置: 第一金融网 >> 理财 >> 省钱宝典 >> 正文

80后打响钱袋保卫战 消费理念与价值观变化

2010-12-16 8:57:10  文章来源:法治周末  作者:佚名
关键词:80后
核心提示:进入11月份以来,各地掀起了新一轮物价上涨的旋风,从蔬菜瓜果到煤水电油。而物价上涨催生的,不仅是“菜奴”、“果奴”,还有为数不少的“海囤族”、“虾米族”、“悭钱族”……大家的共同原则是———“比谁更会

  进入11月份以来,各地掀起了新一轮物价上涨的旋风,从蔬菜瓜果到煤水电油。而物价上涨催生的,不仅是“菜奴”、“果奴”,还有为数不少的“海囤族”、“虾米族”、“悭钱族”……大家的共同原则是———“比谁更会算计”,而共同目标无非是———“一切为了省钱”。

  但在《法治周末》记者的调查中,人们似乎更多地选择了坦然面对现实和略加调侃上涨的物价,而并不想去改变固有的生活方式。

  普遍淡定普遍担忧

  “也不知道具体从什么时候开始,物价就上涨了。”家住上海的“70后”小郑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妈妈让我赶紧囤东西。”

  但小郑说,他却并不想成为所谓的“海囤族”,为了应对上涨的物价而存一堆“一时半会儿用不到的”东西在家里。“只要随时能买到新鲜蔬菜,就可以了。”他说。

  可是,依然和父母住在一起的小郑左右不了妈妈的心。“我妈前阵子几乎每天都往家搬东西,说物价涨了,要赶紧囤点米和油……”他调侃说,“最近,菜价似乎有点儿跌了,家里的冰箱也满了。我妈听说黄金能保值,又开始动员我爸取钱买金条了。”

  对父辈的想法,小郑多少有些无奈,但他表示,那是父母的自由,自己无权干涉,“不过我自己还是觉得没有受物价上涨的影响”。

  在《法治周末》记者的调查中,几乎所有的年轻人都对此番物价上涨表示“没有太大压力”。“没必要海囤什么东西啊。”怀揣三张信用卡的“80后”小刘多少有些不以为然,“物价上涨是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大家都在一起消化这个危机,不必大惊小怪。”

  但大多数人在“淡定”地保持原有生活步调的同时,也表示了担忧。

  搜狐网财经频道正在进行一个只包含了三个问题的小调查。

  第一个问题“你感觉什么涨得最厉害”的结果显示:选择“房价”一项的占50.11%,“农产品”占46.71%,其他两项“服饰”和“其他”一共只占到了3.2%。

  第二个问题“你认为此轮物价上涨将持续多久”中,55.59%的参与者选择了“不好说”,34.71%的参与者认为会持续“半年以上”。

  第三个问题“此轮物价上涨的原因是”,66.43%的人认为是由“市场上货币太多引起的”,19.54%认为是“国外大宗商品暴涨传导作用”,8.61%选择了“气候原因”,5.45%选择了“不好说”。

  大部分投票者都对物价上涨将持续多久表示了不够乐观的态度,而房价和农产品依然是涨价浪潮的“急先锋”。

  家住河北的张阿姨颇有些不解地对《法治周末》记者说:“也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就涨价了。过去不到半个月,房价涨了700元;去菜市场买姜的时候,卖菜的都不好意思说多少钱一斤,只是说8毛钱一两。”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苏剑对《法治周末》记者说,这番物价上涨有着新的特点。“以前的物价上涨,一般都是需求拉动。这次是成本推动。劳动力工资提高和资源成本的提高都是推高成本的重要原因。”他说,“需求拉动好办,成本推动就比较麻烦,因为劳动力的工资没办法压,也不能压。只能是继续应对,设法提高工资上涨率。目前劳动力过剩在向短缺转变,现在的情况比较均衡。”

  而尚在北京大学读研的学生族小袁,一听到“物价上涨”4个字,立马大呼:“食堂的宫保鸡丁已经变成宫保土豆丁了!”

  接着,这个平时不喜闲谈的理科女孩儿便开始像蹦豆儿似地倒开了苦水:“由于有规定说学校食堂不能涨价,于是给的分量就越来越小。刚入学的时候,3元钱吃一顿饭能撑死,现在七八元也就凑合吃饱;一个素菜要6元钱,沾一点儿肉就七八元。幸亏我最近不用买衣服,现在一身冬衣下来搞不好要上千元;超市我就不好说了,因为看着物价涨就好久没去了,只听说现在连团购卫生纸的都有了……对了我今天还看见一个帖子说:穿高跟鞋踮脚尖可以减轻对鞋的磨损,好省钱……”

  物价上涨需多上网

  “蔬菜进入‘元时代’,‘菜奴’、‘果奴’都冒出来了”;“继‘蒜你狠’、‘豆你玩’、‘糖高宗’等粉墨登场以来,农产品几乎轮番上涨,埋在地下的‘土地爷’土豆也不甘心被冷落,也跳出来了”;“工资涨得像眉毛一样慢,物价涨得像胡子一样快”……

  如今,虽然人们坦然地接受了物价上涨的现实,但在网络的众多贴吧中,抱怨声和调侃声依然不绝。

  “老百姓改变不了物价,所以只能潜入网络发发牢骚,其实没什么。”“80后”的小刘特意向《法治周末》记者“推荐”:“物价上涨,需多上网。”

  这“八字真言”的深意绝不仅仅体现在贴吧里的抱怨和调侃,更重要的是,在这个时期,网络或许真的可以成为优化生活的大救星。

  “现在,学生族里的网购、团购规模非常大,而且会越来越大。不光因为方便,也因为能淘到便宜的。”小袁特意重新强调说,“团购为什么盛行,也是因为便宜啊。”

  如果说学生族“小袁们”尚无稳定的经济来源,因此必须精打细算,那么,自称“正宗上海小白领”的王凯对团购的推崇就出乎《法治周末》记者的意料了。

  “我不宅,但我就爱‘团’。”他说,“主要是觉得团购的选择面广,价格还划算,不像商场和专卖店有些东西的价格那么离谱。另一方面,也因为男人对买东西这个事情比较懒。”

  王凯过着几乎现在所有年轻人都梦寐以求的生活:一份稳定的高收入工作、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有房、有车、有机动的调休时间。但他还是热衷于“团购”。

  “最近的物价上涨可能会让团购更火,因为网上购物的性价比实在是太高了。”王凯深有感触地说:“省时省力又省钱。其实,上网买东西跟计较花钱多少没有多大联系,我倒是认为,这跟提高生活质量和生活效率有更直接的关系。”

  在深圳一家证券公司上班的“80后”小杨有着一个更加新奇的观点:“物价上涨的时代最适合单身了。”

  “物价啊,据说涨了,但是我没有太大的感觉,对我的生活没有什么影响,因为我不当家啊。”接着,她开始向《法治周末》记者解释,“哎,我这种光棍,很容易解决的,有时候吃食堂,有时候和同事在外面吃,很少自己买菜买油盐酱醋的,所以感觉不到物价上涨。不过前阵子总听很多已婚的同事们说菜价确实涨了,最近又听说跌了一点儿,每天都说,担忧得够呛。可我还是没什么概念……”

  但是,终归是“身在此山中”。小杨说:“最近确实不怎么逛街了,因为如果出门,一般就会花不少钱买东西,现在周末就是在家上网看电视。”

  小杨把自己最近的“宅”生活归结为:“还是受了公司和媒体的‘舆论’影响吧,但是只要有网络在,什么物价上涨需求短缺的,都没什么。”

  “什么都能在网上淘到最便宜的。”在采访的最后,小杨笑着调侃道,“大家都在说,为什么物价一直涨,工资就没涨呢?我倒是觉得,只要‘网价’不涨,一切OK!”

  传统观念或遭挑战

  一些人呼吁树立“透支型”消费理念,另一些人却依然对“货比三家”的传统观念“感激不已”。

  在北京一家媒体工作的小嘉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其实在物价上涨以前,我和同学们也喜欢在逛超市的时候,比较一下同样物品每袋的重量和价格比。这并不是现在物价上涨了才出现的问题。”

  张阿姨和小嘉持同样的观点,觉得是“中国人的传统理财观念救了老百姓”。“中国老百姓都还是更信任储蓄,不喜欢透支和借贷。更多的,还是希望政府可以控制物价。”她说。

  但比起十几年前的“广积粮”,此番物价上涨似乎并没能让人们“甩开胳膊”搬东西囤回家。

  在北京市朝阳区望京的一家菜市场,一位卖菜的老板对《法治周末》记者说:“什么都涨了,目前只有豆芽还没怎么涨。”当记者问及“为什么会涨”时,这位老板面带惭愧地说:“其实我们只知道成本涨了,大家都这个价,我们也只能跟着这个价卖。”

  据商务部市场运行司司长王炳南介绍,今年以来,蔬菜市场总体供需平衡,受各种因素影响,蔬菜价格高位运行。有监测结果显示,11月上旬,全国36个大中城市18种主要蔬菜平均批发价格每公斤3.9元,比年初上涨了11.3%,比去年同期上涨了62.4%。

  采访时,一位正在一旁买菜的老大爷笑着说:“什么都涨了,就工资不涨。”

  但这位老大爷并没有买很多菜回去囤着,只是买了3根黄瓜。“还是跟以前一样,吃多少买多少,以前囤粮食是怕冬天没得吃,现在想吃什么随时都能买到,就不用买那么多了。”他说。

  “物价上涨是把双刃剑。我们应该调整生活态度,适应物价上涨带来的变化,心态可以放得‘无所谓’些。一方面,国家在通过一些政策来调控物价;另一方面,大家都懂得了,不能储存的东西买回家囤着也没有太大意义。”苏剑说。

  武汉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慈勤英也向《法治周末》记者表达了同样的观点。“现在什么东西都买得到,没有必要把家里变成仓库。”她说,“看物价上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还是要分阶层来关注。不同的收入阶层,受到的影响是不同的。收入越高,受到的影响就越小;而低收入阶层,由于自身选择很少,再加上收入有限,受到的影响就大。”

  慈勤英还认为,对于物价上涨,大家都只能坦然地去接受和面对。“我们既没办法作出很大的变动,也没办法逃掉。”她说。

分享到:分享到新浪微博
第一金融网免责声明:
1、本网站中的文章(包括转贴文章)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若作者有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它网站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
2、文章来源为均为其它媒体的转载文章,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转载是处于提供更多信息以参考使用或学习、交流、科研之目的,不用于 商业用途。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转载文章涉及您的权益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化和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来信:fengyueyoubian#sina.com (请将#改为@)。
3、本网站所载文章、数据、网友投稿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与第一金融网站无关。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对本文内容有疑义,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网友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姓 名: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专题栏目
    全站专题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文章列表 | 网站地图 | 征稿启事 | 广告服务 | 意见反馈 |

    Copyright©2006-2010 afinance.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第一金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