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金融网主办
   | 网站首页 | 金融焦点 | 银行 | 股票 | 基金 | 保险 | 期货 | 股评 | 港股 | 美股 | 外汇 | 债券 | 黄金 | 理财 | 信托 | 房产 | 汽车 | 行情中心 | 
»您现在的位置: 第一金融网 >> 黄金 >> 金市动态 >> 正文

黄璟浩:美联储加息进程中的投资机会

2016/1/29 9:32:54  文章来源:第一金融网  作者:黄璟浩
文章简介:

  2015年12月17日凌晨3时,美联储正式宣布加息,联邦基金利率提高0.25%,这是自2006年6月以来美联储的第一次加息。全球市场曾一度聚焦,由于其更大的意义在于宣布零利率的结束,当时市场并没有引起巨大反应。美联储当局方面也不希望让第一次加息就造成全球市场震动而影响接下来阶段性的渐进式加息。这一次加息不妨说是美联储零利率的结束以及对全球市场试探性的加息。

  

  虽然市场并没有做出较大反响,但曾造成一种错觉,具体表现就是认为美元加息无用。而在今年年初,中国金融市场的大动荡致使全球市场视线转移到了东方,而国际市场的恶化也一度把问题归咎于中国经济恶化的牵动。但稍后消息透露出美联储在今年上半年不会加息。市场又开始猜想:这只不过是美国为防止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型经济体在应对加息过程中连续产生的过激市场行为而给予的短期慰抚。可见,美国的首次加息已经掀起了市场上如此大的波澜。

  

  IMF认为:提高美国政策利率仍可能导致国际资产组合剧烈调整,对市场波动和金融稳定的影响不会仅限于美国国内。美国的政策利率改变可能带来资产调整,其中自然存在较大的投资或投机机会,市场开始关注美国政策利率改变的细节。在美联储首度加息后,市场普遍认为今年一年内美联储会加息四次。

  

  目前为止,美联储还没有公开公布加息进程。近期,市场散布的美国延缓加息时机的信息则使市场多了几份疑云,市场猜测联储将采取更加保守的渐进式加息;另外,市场基于美国经济好转,认为美国可能采取扩张式的加息方式。黄璟浩综合起来,市场对美联储的加息次数、加息时间、加息周期及加息规模有了不同的猜想。

  

  本文黄璟浩根据美联储加息历史,美国当局言论及近期市场信息进行整理,对美国本年度进入加息周期做了相关分析和猜想,以期从中挖掘出投资机会。

  

  IMF认为,如果美联储加息过早,可能令金融形势收紧超出预期,或出现新一轮的金融不稳定,导致经济增长失速;如果加息太迟,可能导致通胀加速,超出美联储设定的2%中期目标,令货币政策陷入被动。

  

  纵观历史,美联储自1980年以来,一共出现过五轮阶段性的连续利率上调。每轮利率上调时,美国所处的宏观经济条件都有所差异,但前期条件基本为经济复苏或通胀出现。其中,第一轮利率上调是在通胀积压下被动采取的利率决策;第二轮则为通胀刚刚抬头后美国主动应对通胀的决策,时间周期较长;第三轮为防止市场对通胀的恐慌而采取的经验性利率调整;近两轮(第四轮、第五轮)的利率上调则涉及某行业(互联网、房地产)的投资增长而产生的泡沫问题。

  

  下表黄璟浩是参照历史资料对五轮利率上调信息进行整理后得出的:

  

  由上表可知,加息前利率较小,而利率调整基差较小时,加息周期就相对较长。五轮加息过程中,每一轮加息周期均超过或将近一年的期限。最近一轮的加息基差为0.25,加息前的利率为1%,所持续的时间最长,长达25个月,且上调利率次数最多,达17次。而第二轮加息前的利率为6.5%,利率基差为0.2,也连续加息多达16次。

  

  上图为美国历史上五轮利率上调基差的散点图

  

  由上图显示可知,每次采取利率的调整基差各有差别,尤其是前几轮里表现较为明显。后几轮的调整逐步表现规整,第五轮利率的上调基差最为规整,每次上调均为0.25。值得一提的是,第四轮的互联网泡沫和第五轮出现房地产泡沫,美联储都一如既往的保持固定的利率调整基差。以上无不表明,美联储在证明自己已经完全掌握并娴熟的使用利率调整工具。

  

  完美的数据导致了美联储在利率调整方面具有更强的可预期性。事实上,美联储在公布相关政策前也在不停的对市场提供暗示,而后根据市场的接纳程度再公布相关政策。目前市场对加息进程中每次调整的基差为0.25%持默认态度,不妨暂且作为市场常量。市场正在寻求未来经济发展状态中的常变量。目前市场对加息进程争议较大的是关于年度加息次数,以及加息间隔周期。

  

  美联储第五轮加息周期为2004年6月至2006年7月,基准利率从1%上调至5.25%。下方列出最近一轮加息过程中的历次美联储加息时间及市场观点。

  

  第一次加息2004年6月30日加息在意料之中

  

  第二次加息2004年8月10日加息表明经济良好

  

  第三次加息2004年9月21日加息防止通货膨胀

  

  第四次加息2004年11月10日加息改善劳动市场

  

  第五次加息2004年12月14日加息阻止资本外流

  

  第六次加息2005年2月2日加息减小人民币升值压力

  

  第七次加息2005年3月22日加息挽救美元

  

  第八次加息2005年5月3日加息难掩美元跌势

  

  第九次加息2005年6月30日加息使经济数据逐步改观

  

  第十次加息2005年8月9日加息抑制房地产过热

  

  第十一次加息2005年9月20日加息到达中性利率区间

  

  第十二次加息2005年11月3日加息为调宏观的法宝

  

  第十三次加息2005年12月14日加息步伐即将结束

  

  第十四次加息2006年1月31日伯南克将就任

  

  第十五次加息2006年3月29日暗示进一步加息

  

  第十六次加息2006年5月11日加息或将暂停

  

  第十七次加息2006年6月30日加息暂停,强调关注通胀

  

  本轮加息一共17次,历时两年多,按照每年8次利率决议的日程来说,美联储没有放过两年内任何一次加息的机会,且加息的开端也是从美国经济良好,防止通胀开始。而最近一次加息,美国经济向好,达到通胀目标的基本情况与之较符合。用美国鹰派的言论来讲,就是美国目前完全具备加息的条件,而且是一加就停不下来。

  

  一年四次加息的暗示或许是美联储的本意,但可能还不够贴切。市场如果完全接受这个步伐,估计可能会在经济不失控的前提下采取更加扩张的加息方式。美联储官方宣称需根据自身经济情况与市场预期的情况加息,防止加息过早或太迟带来的通胀失控。不过,美联储在做出决策时仍会权衡许多风险,美联储去年10月会议纪要曾提过通胀预期、资源利用率、大宗商品和美元这三个指标会影响到未来的利率决策。但从历史数据来看,像IT互联网投资过热以及房地产泡沫的问题没有改变其加息的步伐,试想市场又得需要多大的动静去改变加息的步伐呢。

  

  另外,从美国在五位具备投票权的席位做出的调整也可见一二。前期五位具备投票权的官员中,仅仅只有一位官员为鹰派人物,这和美联储前期的政策偏向鸽派不无关系,而本次人员重新调配后,五位人员当中仅仅只剩下一位偏鸽派的人物,剩下四位人员前期作风均偏向鹰派。鹰派的言论将会更多的出现在媒体上,这也将无形的暗示和鼓励投资者去做出相对应的投资决策。但初步确定今年美联储四次的加息次数难以下调。

  

  若今年四次的加息次数确定,那么,接下来加息时间的分布将是投资者最关注的问题。大多数投资者,包括投行甚至是央行都高度重视美联储利率决议相关时间的公布,以方便及时调整策略组合。今年年初,中国金融市场的大震荡导致市场传出美联储本年度在上半年不会加息的预期。如果将这个预期也纳入讨论范围,再加上市场上主流的看法,围绕本年度加息问题,目前市场的预期有以下观点:

  

  1、美国开始进入加息周期;

  

  2、美联储预期2016年底利率可能达到1.375%;

  

  3、美联储加息的基差为0.25%;

  

  4、美联储一年加息四次;

  

  5、美联储本年度首次加息最佳时间为3月份;

  

  6、美联储上半年不会加息,下半年开始加息;

  

  黄璟浩根据上方从市场上搜集到的信息,以及美联储历史上对利率工具的操作风格和习惯,初步可推断,今年加息方式主线可能围绕以下几个方式进行:

  

  1、美联储本年度下半年开始每次加息0.25%,连续加息四次至年底;

  

  2、美联储本年度每隔一次利率决议加息一次,基差0.25%,一年加息四次至年底;

  

  3、美联储从下半年起每隔一次利率决议加息一次,基差0.25%,至年底加息两次;

  

  如此,仅仅以加息作为变量,加息可能带来的投资机会可分为两方面,一方面可参考上方三条加息预期带来的政策红利及相关的价值性投资机会(此处不做详解)。另一方面则可根据后期数据公布当时的市场预期、市场预期兑现程度、市场实际公布值彼此之间的偏差导致的波动性投资机会。

  

  偏差性投资机会就加息问题可能会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1、实际是否是进入加息周期与已经进入加息周期的市场预期的偏差;

  

  2、加息的基差与0.25的偏差;

  

  3、加息次数与预期4次的偏差;

  

  4、加息时间、市场的均衡预期、分布预期及无规律分布的偏差;

  

  5、下半年开始加息预期与全年加息可能的偏差;

  

  6、通胀预期、资源利用率、大宗商品和美元三个指标与美联储当局预期的偏差。

  

  以上几种可能的投资机会均只是美国在货币政策方面参与到市场调控及博弈的一个分力,是否能够影响到市场的波动及产生波动方式还需考虑到当时市场的状态。但不妨碍成为以加息为话题的框架性参考,以方便制定出更加客观可具实操性的投资策略,选择合理的投资组合。

  

  ----本文由黄璟浩编撰,该时间段后出现的相同文章内容望广大投资者警惕!近期市场上文章抄袭严重,鱼龙混杂,且良莠不齐,黄璟浩老师策划发布的许多高质量文章也频繁被很多想着空手套白狼,没有思路、没有主见的同行抄袭,希望投资朋友们能练就一双慧眼,不要被这些行业垃圾所蒙蔽,投资本身就带风险,黄璟浩提示大家认准权威平台,专业老师,资金安全第一。
分享到:
第一金融网免责声明:
1、本网站中的文章(包括转贴文章)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若作者有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它网站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
2、文章来源为均为其它媒体的转载文章,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转载是处于提供更多信息以参考使用或学习、交流、科研之目的,不用于 商业用途。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转载文章涉及您的权益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话和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来信:fengyueyoubian#sina.com (请将#改为@)。
3、本网站所载文章、数据、网友投稿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与第一金融网站无关。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对本文内容有疑义,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网友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姓 名: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专题栏目
     没有任何专题栏目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文章列表 | 网站地图 | 征稿启事 | 广告服务 | 意见反馈 |

    Copyright©2006-2016 afinance.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第一金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