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金融网主办
   | 网站首页 | 金融焦点 | 银行 | 股票 | 基金 | 保险 | 期货 | 股评 | 港股 | 美股 | 外汇 | 债券 | 黄金 | 理财 | 信托 | 房产 | 汽车 | 生活 | 行情中心 | 
»您现在的位置: 第一金融网 >> 期货 >> 金属期货 >> 正文

白银创30年单月最大跌幅 逼空“投行”

2011-5-22 7:39:57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  作者:陈植
关键词:白银期货 CCCP
核心提示:曼哈顿联邦法院公布的起诉内容显示,摩根大通和汇丰控股一度合计持有约85%的白银期货沽空合约。记者了解到,“五一”节假日后上海黄金交易所白银T+D连续数日出现跌停板,已让众多此前追涨白银的散户投资者损失沉重。

  投行新“屠杀”目标

  “当前中国机构在海外的贵金属买盘已超过千亿元。”4月底,一位外资金融机构大宗商品交易主管在某个论坛发表的感慨,是否同样属于5月初大型投资银行主导白银骤跌行情的“导火索”之一,仍是未知数。

  但不争的事实,则是中国白银投资量始终保持野蛮成长。

  外媒报道,上海黄金交易所(Shanghai Gold Exchange)数据显示,白银交易量从年初至4月26日,已增长283.7倍,达到7000万盎司峰值,相当于4月纽约白银期货日平均交易量7亿盎司的1/10。而作为投资者风险敞口指标的“未履行合约数”同期也增加一倍。

  只是,这种野蛮成长的背后,却是中国投资者被纳入全球投资银行的沽空狙击对象。

  “从去年5月以来,中国投资者已有过三次被沽空狙击的经历,都是在节假日期间,前两次是黄金,这回轮到白银期货。”一家国内银行贵金属交易部门主管透露,一方面是交易所节假日前夕都会提高交易保证金比例,有利于某些全球投资银行借题发挥沽空大宗商品期货价格,让国内投资者措手不及,另一方面是这轮白银价格大幅下跌,的确与QE2货币政策结束引发美元升值等因素有关,自然会存在个别大型投资机构趁机大举沽空套利。

  记者了解到,“五一”节假日后上海黄金交易所白银T+D连续数日出现跌停板,已让众多此前追涨白银的散户投资者损失沉重。

  所幸的是,中国投资者的境外白银期货头寸基本逃过一劫,原因却不是中国投资者的风险控制能力有多高超,而是流向全球市场的国内白银期货对冲买盘数量并不高。

  “主要是直接在境外做白银期货投资或套保的中国企业并不多。”标准银行大宗商品交易主管王其博指出。

  而从国内纸白银(白银T+D)流向境外进行套保的数量则更加稀少。“而且当前国内纸白银交易量约在2000吨,国内白银交易余下的净头寸本身量也不大,而国内银行对这些白银净头寸的对冲,既可以放在国内市场,也可以在境外市场操作。”上述国内银行贵金属交易部门主管表示,“不过,随着国内白银投资的日益活跃,类似被境外机构沽空狙击的状况仍会再度发生,且损失额可能水涨船高。”

  究其原因,主要是国内白银期货投资市场缺乏国际定价权。

  “但中国白银交易价格要具备国际影响力,必须拥有全球知名的白银做市商。”一位外资银行大宗商品交易主管透露,“如伦敦黄金市场的五大黄金做市商,分别是德意志银行、洛希尔国际投资银行、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银行、加拿大枫叶银行、汇丰银行。每家银行在全球黄金交易市场都拥有很强的资金实力、定价能力、综合研究分析能力、交易能力与广泛的客户群。”

  此前,上海黄金交易所悄然酝酿做市商制度,主要是便于国内银行将手里的巨额黄金白银净头寸,与国内黄金开采企业开展对冲交易,同样也能降低境外期货交易市场价格忽然大幅波动衍生的投资风险,但相关部门对开展做市商制度仍相当谨慎。

  狙击“中国概念”,全球投资银行在白银期货方面似乎找到新的突破口。据记者了解,在国外对冲基金界,一种围绕“中国概念”的博傻投资法相当流行,即当对冲基金看到中国白银成交量大增,他们便认定中国白银需求增加而买涨白银期货

  瑞银(UBS)贵金属策略师埃德尔·塔利(Edel Tully)表示:“中国投资者(的购买热情)是今年4月份银价飙升的主要因素之一。”

  “对中国白银买盘的青睐,的确吸引大量国际投资机构4月追涨白银,但最后却成为投资银行反手沽空的牺牲者。”前述国内银行贵金属交易部门主管表示,但是,如果国内白银市场迟迟不能解决全球白银定价权缺失的问题,下一个直接受害者,则可能变成国内投资者。

分享到:转播到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 分享到新浪微博新浪微博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第一金融网免责声明:
    1、本网站中的文章(包括转贴文章)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若作者有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它网站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
    2、文章来源为均为其它媒体的转载文章,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转载是处于提供更多信息以参考使用或学习、交流、科研之目的,不用于 商业用途。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转载文章涉及您的权益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化和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来信:fengyueyoubian#sina.com (请将#改为@)。
    3、本网站所载文章、数据、网友投稿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与第一金融网站无关。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对本文内容有疑义,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网友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姓 名: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专题栏目
    全站专题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文章列表 | 网站地图 | 征稿启事 | 广告服务 | 意见反馈 |

    Copyright©2006-2011 afinance.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第一金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