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金融网主办
   | 网站首页 | 金融焦点 | 银行 | 基金 | 股票 | 保险 | 期货 | 信托 | 股评 | 港股 | 美股 | 外汇 | 债券 | 理财 | 黄金 | 房产 | 汽车 | 生活 | 基金数据 | 行情中心 | 
»您现在的位置: 第一金融网 >> 期货 >> 国际期市资讯 >> 正文

美元时代或已终结

2010-3-5 8:23:00  文章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字体:
1971年,时任美国财政部长的约翰·鲍登·康纳利对欧洲财长说过一句名言“美元是我们的货币,但却是你们的问题”。时至今日,这句话看来并不是一句玩笑。

  最近的金融危机使得美元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美元不再是货币中的霸主,各国货币间的结构性矛盾有所发展。

  尽管人们担忧外汇市场波动,但是美元作为一个安全避风港仍然有一些优良特质。2008年9月至2009年4月,金融危机最严重期间,美元对日元汇率仍上涨了9个百分点。2009年11月,迪拜世界的累累负债不再由酋长国政府担保,这一消息冲击了全球金融市常美元对其他主要货币全面上涨,因为投资者将其视为金融风暴里的避风港,但他们时刻警惕潜在的尚未出土的“地雷”。

  总之,最近的波动强调了挥之不去的不确定性,以及仍然有大量的债务是由可疑的抵押品担保的事实。这令人不快的意外来自迪拜,美国和全球的经济正走在复苏之路,美元将如何表现?在美国政府大规模救市计划带来巨大赤字的情况下,美元还能依然保持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吗?

  最近有些传言,一些大型的投机者已经日益多元化或者正在考虑美元以外的货币结构。如果美元确实处在结构性的转折点,那么,没有比现在更好的时机来围绕它的长期命运深入地研究一些问题了。

  外汇储备多元化

  全球中央银行储备的构成是研究美元长期趋势的关键,这一问题已经被讨论了一段时间。

  多年来,拥有庞大外汇储备的主要国家的央行已经宣布,他们正在寻求多元化的外汇储备。最近俄罗斯银行表示,计划购买更多的加元,此举是为了减少对美元的依赖。目前,俄罗斯大约有4000亿美元外汇储备,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石油价格持续上升。它的中央银行拥有全球第三大规模的外汇储备。

  目前估计已知币种外汇储备总额为430万亿美元,约占全球名义GDP的15%。事实上,在过去的10年里,有确凿的证据说明组成成分发生变化。

  2000年,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官方外汇储备构成数据,美元在已知币种外汇储备总额中的占比是71%。2009年第二季度,美元的占比仅为62%。

  随着全球央行逐渐“摒弃”美元,他们的喜好几乎一致地转向欧元。在本世纪初,欧元在已知币种外汇储备总额中占比为17%,而今天,这个数字是27%。在过去9年中,英镑的占比出现了2%的温和增长,而日元的占比则出现了3%的下降。

  中国的情况如何

  根据IMF的统计,虽然外汇储备增量上降低了美元资产的比重,但是衡量方法的准确度存在缺陷。由于一些国家处于保密状态,官方外汇储备币种构成数据充其量只包含了全球外汇储备的70%。重要的是,中国和其他一些外汇储备大国如海湾国家被认为不包含在统计之中。

  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和其他国家是如何处置他们的外汇储备,以及它们怎样看待美元,这个问题存在着不确定性。

  鉴于中国不在IMF统计之中,因此,外汇储备的多样化可能比数字显示的还要广泛。最近,中国表示打算加强其黄金储备。官方报告曾表明,这将是一个长期战略,因为中国表示,在未来10年里希望增加黄金储备至10000吨。

  在一个经济前景仍然不确定的环境中,黄金可以有效地对冲市场风险,因而成为一种首选的保值工具。相对于美元,黄金保值增值的能力更强。因此,各国央行购买此类商品也是资产多元化的一种方式。

  此时此刻,任何投资都要寻求收益,所以资产多元化的决定是正确的。

  “摒弃”美元

  在那些向IMF提交报告的国家里,外汇经理们有充足的理由摒弃美元。长期来说,美元不再具有吸引力,特别是在刚过去的金融危机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资产多样化也应该要有些许差别。各国央行的外汇政策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的风险是巨大的,应避免对市场造成严重扭曲。如果央行没有制定详细的计划,而只想快速完成货币储备的多元化,则将会适得其反。中央银行若大量出售美国国债,这将导致美国国债收益率大增,从而冲击市常

  各国央行摒弃美元的计划已箭在弦上,与其采取激进的多元化政策,不如放慢实施的步伐。现在美元资产犹如过街老鼠,但美国财政部还是喜欢各国央行维持固定比例的美元资产。

  数据分析的结果更具时效性,同时也提供了谁在买、谁在卖等更多的细节。尽管如此,从美国财政部的国际资本数据可以明显地看出各国央行的多元化进程。可以肯定的是,外国购买一直是美国国债市场需求的主要来源,更不用说机构债券和公司债券市常外国央行目前持有国债的67%,其中中国、日本和英国占据主导。

  在经济环境好的时候,对低风险的国库券和债券有着天然的需求,这也力挺美元。但眼下不是平常时代。美国推行的价值近8000亿美元的财政刺激方案,需要大量发行国债。幸运的是,这些国债迄今为止相对较好地被市场吸收。但是,随着市场的恢复,也有风险偏好和投资收益的需求。市场越来越担心美国国债大量发行产生的利空影响。此时发行债券,并不能保证会被购买,特别是当其他的投资工具更有利可图时。

  美元前景还是比较疲软的。G20峰会上,各国领导人致力于建立IMF和世界银行架构下的国家和区域货币政策。这些具有前瞻性的中期计划,不可能表明一个国家应该储备何种外汇,但会对发展中国家提供指引方向。反过来,这也可以看成他们对美元集体观点的声明。

  隐蔽式多元化

  全球央行和决策者也在寻求其他方式隐蔽地削减美元份额,而这一变化官方数据是捕获不了的。2009年年底,有报道称,阿拉伯国家已开始探索以欧元而不是美元来定价石油期权,并拟与中国、俄罗斯等国以欧元为贸易单位进行石油交易,这表明央行不愿意再持有美元。这个概念已经不是第一次被提及。2003年,当时的俄罗斯总统普京也曾提出了类似的想法。

  从历史上看,石油价格一直以美元计价,这是因为燃油进口商支付美元,石油出口国则将收到的货币作为外汇储备。计价货币从美元转换为欧元的话,公司的日常运作差别不大。外汇市场有许多对冲工具,可以使得石油市场的参与者能够确保合同价格合理。然而,更大的问题则比较细微。对大多数的石油进口国来说,盯住美元是最常见的。最好的例子就是中国,虽然在2005年放宽了固定汇率,但是事实上依然盯住美元。

  甚者,它是一项货币政策,因为石油以欧元定价无疑将标志着中国货币政策的转变,这将影响中国价值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因为中国需要重新配置资金。

  由于中国资本市场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在不久的将来不太可能实行浮动汇率。当然,长远的目标还是建立更灵活的汇率制度,与其新兴的经济发展相互配合。但是,除非中国的金融市场成熟了,否则实现多元化还是会受到限制。最终,为了维持人民币对美元的稳定,中国需要继续购买美元。

  霸主地位将慢慢接近尾声

  关于美元可能消亡的争论有较长一段时间了,大谈特谈这一话题的时候,要记住一些问题:美元急剧下降不符合任何人的利益,尤其是那些大量持有美元计价资产的国家。因此,草率作出决定的可能性很校

  显然,大型中央银行外汇储备多元化的需求无异于向货币市场投掷沙子。最近中央银行多元化的行为也很明显,弃用美元,转向欧元、英镑和一些硬商品比如黄金。然而美元的霸主时代是否要被终结,这依然是争论点。多元化的进程正在进行,在未来十年左右,这依然是结构性主题。但是,美元被新的储备货币所取代将是不可能的。

  美国的资本市场是最成熟的,流动性也最好。它对投资者来说依然具有一些吸引力,特别是在面对不确定性的时候。因此,美元将不可能失去作为避险工具和事实上的储备货币这一光泽。

  在将来,美元作为储备货币的地位会有多强?证据表明,美元不容置疑的霸主地位将慢慢接近尾声。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第一金融网免责声明:
    1、本网站中的文章(包括转贴文章)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若作者有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它网站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
    2、文章来源为均为其它媒体的转载文章,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转载是处于提供更多信息以参考使用或学习、交流、科研之目的,不用于 商业用途。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转载文章涉及您的权益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化和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来信:fengyueyoubian#sina.com (请将#改为@)。
    3、本网站所载文章、数据、网友投稿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与第一金融网站无关。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对本文内容有疑义,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网友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姓 名: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专题栏目
    全站专题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文章列表 | 网站地图 | 征稿启事 | 广告服务 | 意见反馈 |

    Copyright©2007-2010 afinance.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第一金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