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金融网主办
   | 网站首页 | 金融焦点 | 银行 | 股票 | 基金 | 保险 | 期货 | 股评 | 港股 | 美股 | 外汇 | 债券 | 黄金 | 理财 | 信托 | 房产 | 汽车 | 行情中心 | 
»您现在的位置: 第一金融网 >> 债券 >> 债市动态 >> 正文

不放行地方发债利于减少政府干预

2012-6-28 7:43:13  文章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核心提示: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26日上午审议预算法修正案草案,草案未能像市场预期的那样,放行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而是维持了原预算法中的规定:“地方各级预算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26日上午审议预算法修正案草案,草案未能像市场预期的那样,放行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而是维持了原预算法中的规定:“地方各级预算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

  对地方政府发债约束与否,是现代国家财政管理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无论是放行还是继续禁止地方政府发债,在特定的情势下都自有其合理性。这次全国人大拟继续不允许地方政府举债,发生在当前“稳增长”被突出强调的背景下,个中意味值得思量。

  按照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洪虎的说法,一些常委委员、部门和专家提出,近些年地方政府债务急剧上升达10万多亿元,带来的问题和潜在的风险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经研究认为,地方应严格遵循编制预算不列赤字的原则,对地方债务从严规范。据此可知,严控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并防范其中风险,是此次立法未给地方举债放行的一个主要原因。

  客观地讲,目前地方政府所背负的10.7万亿债务,与2008年“四万亿刺激计划”出手过猛、过快且管理粗放有很大的关系。这10.7万亿地方政府债务到底蕴藏多少风险,目前还是未知之数。但是,一些经济学家和分析人士以其中风险巨大为假设来说事,从而加剧人们对中国经济前景的担忧,并对A股形成沉重打压,却是真真切切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不放行地方政府发债,为治理存量债务腾出战略空间,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中国经济“硬着陆”的隐忧,并强化稳增长的主动权,其积极意义不容小觑。若实施得当,中国的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都将从中获益。

  如果将近期的另一个重大政策举措——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铁路、电力等领域,与禁止地方政府自主发债联系起来看,则可以解读出更多的深意。

  最近几年,凭借快速增长的财政收入和迅速增长的债务,各级地方政府全面干预经济生活,对民营经济形成挤出效应。“国进民退”所导致的市朝改革徘徊不前,已成为困扰中国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而突破此瓶颈的一个重要途径,必须建立一个回归市场经济“守夜人”角色的有限政府。限制地方政府发债权,可以降低地方政府的财务杠杆,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行政权力干预经济的能力,对限制“闲不住的手”有直接的作用,从而有利于市锄制发挥资源的基础配置性作用。

  地方政府大举借债主要是投资基础设施项目和大型工程。实际上,这些项目和工程完全可以交给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去投资运营,地方政府需要做的,就是制定公开、公平、公正的竞标规则,加强监管,协调纠纷,提供服务,而大可不必亲自参与投资运营。实践表明,和民间投资相比,政府投资运营的效率较低且副作用大。一方面,政府投资运营大工程大项目难免掺杂着不当的功利考量,容易背离经济规律,导致“豆腐渣”工程、“半拉子”工程、“中看不中用”工程大量出现;另一方面,政府官员过度参与经济生活容易滋生权力寻租和腐败行为。政府太“管事”且官员太“有为”,与企业家精神的压抑和市场经济的萎缩,构成一个硬币的两面。要想张扬后者,就必须克制前者。因此,投资事务应更多地交给企业家和民间资本。习惯了大干快上的地方政府虽然不会甘心收手,但发债受限会迫使他们在自身财力不足的情况下,将一些项目的投资机会让渡给民间资本。此外,从目前各大部委出台的吸纳民间资本的一系列新政看,民间投资也被置于更重要的地位,这是一个不错的苗头。

  当前,出于稳增长的需要,在出口形势严峻、居民消费难振的局面下,在投资上多做文章已经成为我国决策层的共识。可以预见,尽管不会出台类似于2008年的“四万亿刺激计划”,但鼓励投资的政策力度也不会太校如果说,在2008年的“投资盛宴”中,民间资本只能去分享一些残羹冷炙,那么,在今后的“投资蛋糕”上,民间资本有望享有较多的份额。当然,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投资的主人角色还会继续由政府和国有企业担纲,但民间资本的投资地位毕竟在提升。这也符合中国经济市朝改革的大方向。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政府干预经济在中国有着深厚的传统。要改变这种路径依赖,单靠禁止地方政府发债这一举措远远不够,还需寄望有更多的改革措施出台。另外,禁止地方政府举债不是长久之计,从法理上看,只要有法定授权,地方政府也可以拥有发债权,关键是资金使用必须得到有效监督。因此,要想真正管住地方政府的钱袋子,让地方政府的“有形之手”安守本分,防止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在日后出现新版本,还必须从民主化和法治化中去寻求治本之道。(证券时报)

分享到: 分享到腾讯微博 | 分享到新浪微博 | |
第一金融网免责声明:
1、本网站中的文章(包括转贴文章)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若作者有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它网站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
2、文章来源为均为其它媒体的转载文章,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转载是处于提供更多信息以参考使用或学习、交流、科研之目的,不用于 商业用途。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转载文章涉及您的权益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化和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来信:fengyueyoubian#sina.com (请将#改为@)。
3、本网站所载文章、数据、网友投稿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与第一金融网站无关。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对本文内容有疑义,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网友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姓 名: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专题栏目
    全站专题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文章列表 | 网站地图 | 征稿启事 | 广告服务 | 意见反馈 |

    Copyright©2006-2011 afinance.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第一金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