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金融网主办
   | 网站首页 | 金融焦点 | 银行 | 股票 | 基金 | 保险 | 期货 | 股评 | 港股 | 美股 | 外汇 | 债券 | 黄金 | 理财 | 信托 | 房产 | 汽车 | 行情中心 | 
»您现在的位置: 第一金融网 >> 理财 >> 财智人生 >> 财富人物 >> 正文

商业人生第53期:悲情吴炳新

2012-6-21 10:52:46  文章来源:腾讯财经  作者:黄晓云
关键词:吴炳新 封口费 虚假广告
核心提示:史玉柱在《民营企业的13种死法》中提到的前三种死法分别是:不正当竞争、碰到恶意的“消费者”、媒体的围剿。在当时,吴炳新不无愤慨,他曾在媒体上不止一次的发出质疑:“常德事件”只是三株遭受的各种困难的历史性延续。

 

  岂止是公关败局?

  或许大家会发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常德事件发生在96年,但这一“丑闻”被媒体大规模爆出却是在1998年?没错,媒体是在三株被常德法院一判败诉之后才大规模介入的。

  在访谈中,当吴炳新被问道“你是否恨过媒体”时,他很笃定地回答:“新闻界一点责任没有,人咬狗才是新闻,狗咬人叫什么新闻,把责任推给新闻界完全是不公平的。”

  这种笃定在后来的访谈过程中被证明只是他面对媒体时自我保护的“标准答案”,或许是虚妄的自欺欺人。他不止一次流露出对媒体炒作的无奈与厌烦。他说:新闻炒作不能只集中一点,不要一会儿罪恶滔天,一会儿好的冲上九天。

  他深受媒体围剿之苦。有人说,三株是被媒体搞垮的,这有点言过其实但未必失真。当“常德事件”发生两年之后,各大媒体又纷纷用“八瓶三株口服液喝死一老汉”做标题,轮番轰炸,一时间三株江河日下,失去了市场,更失去人心。

  1999年,湖南高院判三株胜诉,2000年央视也为三株举行了高规格的“平反”。无论从生活中,还是工作上,吴炳新良好的自我宣传意识纤毫毕现,他善于宣传造势,懂得如何用媒体资源来吸引眼球,可是为什么没有趁势利用媒体绝地反击呢?最后眼睁睁地坐等企业陷入无人搭理的境地。

  其实,吴炳新也屡次举行发布会,试图进行“反炒作”,重新推出三株,但是关注度极少,媒体拿到消息之后,大多数情况下是不报或者在边边角角找很小的版面把稿子发了。“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吴炳新这样解说道。可是,仅仅如此简单吗?

  后来,是非成败转头空。对待一个企业,或许最尴尬最绝情的方式不是唾弃,而是遗忘。三株被彻底遗忘了。被冷酷的传媒圈所遗弃,也被记性不佳忘性极好的公众逐渐淡忘。

  圆融如斯,亦悲情如斯。

  为何偏偏选中我?

  或许曾无数次,吴炳新都在感叹生不逢时。

  1987年,吴炳新49岁,年届知天命却不信天命。罹患肝癌退休在家的他悄悄经起商来。一开始,他想在包头承包一个糕点厂,处处受阻,“你要是赔了钱拍拍屁股走了怎么办?”“国家企业承包给个人,我们包头没有这个传统”,尽管如此,吴炳新还是凭借与政府打交道的高超技巧拿下了糕点厂,并且迅速扭亏为盈。

  那一年他又包下当地一个商场,惨淡经营,一个月的营业额就赶超了过去一年的营业总额。初尝战果,还未数清兜里的钞票之时,税务局的工作人员也悄然而至,一句“这些钱都是国家物价没放开你挣的”,就剥夺了吴炳新这些年攒下的所有财产。

  政策的不开放让吴炳新吃尽了苦头。这时候,信息灵通的他发现了淮南洛河开发区政策非常开放,可以免税。于是他迅速落脚洛河,那段时间里,吴炳新和他儿子积攒到了第一桶金,赚了一百多万。但是通讯的落后还是给企业的发展造成掣肘,一个开发区只有一部电话?这哪里够。想了想,吴炳新还是决定回自己的家乡山东创业。

  90年代初期,虽然改革开放政策已经实施了十余年,但是市场经济并未完全放开,尤其是中国的北方还是相对闭塞的。96年销售总额年逾80亿已让他走向了风头浪尖,吴炳新成了那一时代资本主义复辟的典型,成为所谓的“罪恶滔天的丑恶资本家”。

  “那个时间一下子出这么大个资本家接受不了啊,很多的政界、理论界都接受不了,老百姓也接受不了,所以就是限制三株发展。”吴炳新说。

  为了摆脱这一帽子,吴炳新不可谓不努力,但是丝毫没为他转变身份起作用。他不断地跟国有企业合作,“私有企业跟国有企业合作,我就不是资本家了吧?”现实远比设想要残酷。很多企业邀请他合作,随后他控了股,几个月之后便以“国有资产流失”为由被赶了出来,那段时间,吴炳新损失了6个多亿。

  据吴炳新回忆称,1998年,常德中级法院对常德事件做出一万多字的判决书,当场就判三株败诉,并得出结论说三株有毒,谁喝谁死。吴说:我们同时上诉了,按照法律规定,只要上诉这个判决书就暂不生效。结果法院连夜印了一百份判决书,连夜印出来,连夜发到全国,包括国外,只要有三株的地方都发。法院说他们的任务就是要消灭三株。

  在当时,吴炳新不无愤慨,他曾在媒体上不止一次的发出质疑:“常德事件”只是三株遭受的各种困难的历史性延续。为什么偏偏是中国民营企业会产生那么多问题?难道问题的根源仅仅都在他们自身吗?为什么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国有企业没有那么多的事情?

  现年74岁的他,心态也变得更加平和,在接受访谈时他说:这些事情都不是哪一个人的问题,是一个时代的问题,所以不能怨哪一个人。就那个历史背景来说这是必然的,不产生这个问题就不正常,这是客观的。

  2008年,吴炳新携写作了将近30年的新书《消费通论》重新回到公众的视野中,为什么要挑在这个时候?“我要把这书献给我们国家改革开放30年。”

  叛逆如斯,悲情如斯。

  同时间赛跑的老人

  不屈从于命运安排的角色,大抵是成功人士的必备特质。但这一特质在退休之后才开始创业的吴炳新身上体现的却分外突出。

  1996年,巨人集团史玉柱遭遇危机,曾北上济南找寻吴炳新取经。他们两个的交情也曾被媒体津津乐道。当被问及对史玉柱的看法时,他说:我非常赞赏他,我感觉他最大的优点,就是悟性好,再一个是要强,做什么事儿都要求卓越、完美。

  遇见史玉柱,便是遇见年轻的自己。那个刚烈、奋进而又处处受挫的自己。“奋金刚钺,踏破关山险与阻,冲出怒海浪与波。从头越,挥手唤群英,展空阔。”当年在受尽冤屈之时,吴炳新曾效仿岳武穆写下《满江红》这首泣血誓词。

  56岁时候的吴炳新,屡战屡败,却屡败屡战,刚刚成立三株不多久,并且正准备迎接事业的巅峰期。现年74岁的他,投身理论研究,先后出版了两本著作,以理论来指导企业的实践,与时间赛跑,不断地为管理抛洒汗水与热血。

  倔强如斯,悲情如斯。

  如今的三株,媒体上已然看不见它声嘶力竭叫卖的身影,而是更加扎实地推进企业的转型。如今的三株,已经逐渐淡出保健品行业,把业务主要集中在化妆品领域和医药领域,吴炳新在这几年里对三株集团实施大刀阔斧的改革,成立了三株生态美、三株医药公司,以及三株医院、唐王度假村等机构。

  悲情的只是遭遇,从来不会是积极奋进并勇于博弈的人生。或许,惟有这种中庸稳健的回归,才是三株活得更加长久的生存之道。(文/黄晓云)

分享到: 分享到腾讯微博 | 分享到新浪微博 |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第一金融网免责声明:
    1、本网站中的文章(包括转贴文章)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若作者有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它网站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
    2、文章来源为均为其它媒体的转载文章,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转载是处于提供更多信息以参考使用或学习、交流、科研之目的,不用于 商业用途。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转载文章涉及您的权益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化和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来信:fengyueyoubian#sina.com (请将#改为@)。
    3、本网站所载文章、数据、网友投稿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与第一金融网站无关。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对本文内容有疑义,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网友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姓 名: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专题栏目
    全站专题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文章列表 | 网站地图 | 征稿启事 | 广告服务 | 意见反馈 |

    Copyright©2006-2011 afinance.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第一金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