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金融网主办
   | 网站首页 | 金融焦点 | 银行 | 股票 | 基金 | 保险 | 期货 | 股评 | 港股 | 美股 | 外汇 | 债券 | 黄金 | 理财 | 信托 | 房产 | 汽车 | 生活 | 基金数据 | 行情中心 | 
»您现在的位置: 第一金融网 >> 债券 >> 债市动态 >> 正文

公开市场操作回归适度

2010-7-21 8:53:58  文章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关键词:债市动态
核心提示:

连续九周的净投放之后,1年期央票温和放量和预期净回笼的出现,表明央行公开市场操作(OMO)正在恢复常态。在中性对冲的操作策略,以及平滑资金分布的操作意图下,预计未来短期回笼工具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公开市场趋于中性对冲
周二公开市场上,由于正回购的缺席,1年期央票依旧是当天的唯一主角。最终,1年期央票利率连续第七周稳定在2.09%水平;发行量则进一步提升至450亿元,较上期增加100亿元。
从6月中旬每期50亿元的象征性发行到目前接近500亿元的适中规模,1年期央票的回笼功能正在被重新激活。而本周只有740亿元资金到期,央行仅需再有290亿元的回笼操作便可实现周净回笼。参照上周四3月期央票450亿元的发行量,连续八周的净投放看似已经走到尽头。
有分析认为,近期具有“救火”性质的大规模净投放难以持续,O-MO将向着适度收放、中性对冲的操作思路回归。
首先,在央行密集的流动性投放之后,短期资金面重归充裕,甚至“几近泛滥”。截至20日,7天回购利率(R007)已降至1.81%,R001则在1.48%一线企稳;全国性商行净融出资金量维持在每日2000亿元左右的规模。以上指标已基本恢复到5月下旬资金成本上浮之前的常态。如果再结合基准债一级市场招标利率创新低、认购倍数显著提升、三年期央票创纪录发行的现状,市场资金状况在某些层面几乎达到了年内的巅峰水平。此时,央行适当提升资金回笼的操作规模,可避免公开市场走向过度投放。
其次,流动性的分布不均也使得央行当前有必要适当扩大回笼规模,以应对未来到期资金较少的状况,为流动性收放预留操作空间。数据显示,8月份以后公开市场月平均到期资金量不足3000亿元。
第三,央行调控的目标是适度宽松而非使资金面重新紧张,操作工具的多元化使得央行可以灵活调控回笼的节奏与力度,保证资金面维持在适度宽松的水平。因此,尽管目前央行已经开始着手提升资金回笼规模,但是央行OMO更可能在中性对冲的温和状态下进行,我们将很难看到刚刚过去半年O-MO在集中对冲与猛烈投放之间频繁切换的场景。
短期工具“戏份”加码 
在提高公开市场操作灵活性方面,短期限对冲工具显然比长期限工具更胜一筹。有分析人士表示,在中性对冲的操作策略,以及平滑资金分布的操作意图影响下,未来央行将更加倚重短期回笼工具。
一方面,一二级市场收益率的逐步接轨为短期工具操作量的提升提供了可能。截至19日,二级市场3个月和1年央票成交收益率已降至1.65%和2.13%,一二级市场利差相应收窄至8BP和4BP。利差缺口的迅速弥补,使得短端工具已基本能够实现对到期资金的回笼,从而为央行OMO提供了多样化的工具选择。
另一方面,三年期央票难以持续放量也决定了在未来的OMO中短期工具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因为央行如果过多使用3年期央票,又会导致资金逐步收紧,这有悖于适度宽松的调控基调。有分析人士指出,从这个角度看,未来3年央票利率可能会保持趋势性下降,因为只有不断下调利率,才能更凸显短期品种的相对价值。

第一金融网免责声明:
1、本网站中的文章(包括转贴文章)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若作者有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它网站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
2、文章来源为均为其它媒体的转载文章,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转载是处于提供更多信息以参考使用或学习、交流、科研之目的,不用于 商业用途。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转载文章涉及您的权益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化和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来信:fengyueyoubian#sina.com (请将#改为@)。
3、本网站所载文章、数据、网友投稿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与第一金融网站无关。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对本文内容有疑义,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网友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姓 名: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专题栏目
    全站专题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文章列表 | 网站地图 | 征稿启事 | 广告服务 | 意见反馈 |

    Copyright©2006-2010 afinance.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第一金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