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金融网主办
   | 网站首页 | 金融焦点 | 银行 | 股票 | 基金 | 保险 | 期货 | 股评 | 港股 | 美股 | 外汇 | 债券 | 黄金 | 理财 | 信托 | 房产 | 汽车 | 生活 | 行情中心 | 
»您现在的位置: 第一金融网 >> 债券 >> 债市动态 >> 正文

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债券市场迎来发展新机遇

2011-3-24 8:48:26  文章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关键词:债券资讯
核心提示:编者按债券市场是一国金融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债券市场,有利于改善企业融资结构,优化市场资源配置,也能够有效地促进储蓄向投资转化,降低金融系统性风险。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及市场化程度
编者按 债券市场是一国金融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债券市场,有利于改善企业融资结构,优化市场资源配置,也能够有效地促进储蓄向投资转化,降低金融系统性风险。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及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债券市场在经济金融中的作用愈发重要。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发挥好股票债券、产业基金等融资工具的作用,更好地满足多样化投融资需求。”这意味着大力发展债券市场将是“十二五”资本市场发展的一大重点。本报从今天开始特别推出“积极发展债券市场 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系列分析报道,从债券市场发展面临的新机遇、债券市场满足中小企业融资、推动产业机构优化升级,以及发挥债券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提高金融市场运行效率等方面进行解读。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发挥好股票债券、产业基金等融资工具的作用,更好地满足多样化投融资需求。日前发布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积极发展债券市场,完善发行管理体制,推进债券品种创新和多样化,稳步推进资产证券化。这意味着作为直接融资重要渠道之一的债券市场将在2011年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众所周知,作为直接融资的主要场所,我国债券市场近几年规模不断壮大。数据显示,1997年银行间债券市场刚建立时,我国债券总量只有4700多亿元,占GDP总量的7%,世界排名第25位;到2010年,我国债券余额达20.4万亿元,占GDP的52%。据BIS统计,我国债券市场排名已跃居世界第五位、亚洲第二位。

  与此同时,随着银行间市场备案注册制等改革措施的落实,我国公司信用类债券市场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据统计,截至2010年末,公司信用类债券的余额(包括非政策性金融机构债券)达4.3万亿元,占GDP比重上升到10.9%。在直接融资(不包括金融机构融资)中,债券融资的比重从2005年开始超过股票融资,2010年债券融资规模为股票的3.3倍,债券融资占直接融资的比重已经达到76.9%。债券融资已经成为我国直接融资的主渠道之一,债券市场的快速发展不仅便利了企业债券融资,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对于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尽管如此,和美国等发达市场国家相比,我国仍面临着直接融资比重偏低、衍生品市场发展滞后、投资者类型相对单一等问题,同时债券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发挥得还远远不够。债券市场是金融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发达的债券市场,不仅有利于改善我国融资结构,优化市场资源配置,也能够有效地促进储蓄向投资转化,降低金融系统性风险。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及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债券市场在经济金融中的作用愈发重要。因此,应尽快建立与国家经济发展相适应、与市场需求相吻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债券市场,确保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的实现。

  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2011年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显著增加债券融资规模,并把着力发展债券市场列为今年的重点工作。他强调,由于融资结构不利于平衡企业资产负债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能力,也影响了经济发展的动力与活力。因此,在注重发展股市融资的同时,要大力发展债券市场,更好地发挥债券市场在扩大直接融资比重中的功能作用。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谢多日前撰文指出,尽管“十一五”期间我国债券市场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加快发展仍然是中国债券市场建设的第一要务。他强调,应当继续强化市场化约束和风险分担机制,加强信用评级体系和信息披露制度建设,培育投资者自行识别和承担风险的机制,为债券市场发展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谢多表示,大力发展债券市场,有利于优化市场资源配置,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十二五”期间央行将从债券市场发展的规律出发,选择科学合理的发展模式与路径,明确方向,鼓励创新,夯实基础,加强协调,互通互联,对外开放,促进债券市场整体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建设一个产品序列齐全、运行高效、功能完备、具有相当规模、能充分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债券市场体系,引导金融市场资源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更好地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事实上,为了保证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2011年社会融资总量应该会有较平稳的增长,信贷投放增速放缓,债务融资将成为许多企业筹措资金的重要途径。未来应进一步提高债券市场对微观主体的资金支持作用,助力企业做大做强,增强微观主体的竞争力,奠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微观基础。而债券市场的发展有利于改善企业的财务结构,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增强企业发展的活力;同时也有利于在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转向稳健的背景下,保持社会资金供给总量的合理平衡,增强宏观调控的弹性和有效性。

  更重要的是,在“十二五”期间,如何在“调结构、防通胀”的同时促进经济增长,保持经济发展动力,是宏观调控政策有效性的基本考量。专家表示,与信贷所产生的货币创造功能相比,直接融资工具的货币乘数效应相对较小,对社会总需求的推动作用较为温和。因此,在调控社会总需求、控制信贷规模增长的情况下,通过直接融资市场优化配置金融资本,促进经济发展,并形成适当的货币供应,从而增强经济调控的灵活性、兼顾性、稳定性,为实现“保增长、防通胀”政策意图提供保障。同时也有利于在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转向稳健的背景下,保持社会资金供给总量的合理平衡;改进宏观调控的方式和手段,增强宏观调控的弹性和有效性。

  专家普遍表示,当前我国债券市场面临着新的历史性发展机遇,稳步向好的经济社会为发展企业直接融资提供了十分难得的经济金融环境,法律制度不断完善、信用体系建设不断健全以及债券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等,都为发展直接融资创造了十分有利的基础性条件。但不可否认的是,仍有一些不利因素制约着市场的快速健康发展,最突出的如“40%天花板”,即《证券法》和《公司法》规定:“公开发行债券的余额不得超过公司净资产的40%”。专家表示,考虑到这一规定主要着眼于信用风险的控制,而目前我国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的主要投资者为机构,他们具有较强的风险识别意识和承受能力,因此这一规定并无必要,特别是在信息披露和评级机构管理完善的情况下,就更是如此。因此,建议对《证券法》的这一规定进行修改,对企业债务融资的规模予以放宽或者取消该规定。

  此外,目前我国进行债务融资的主力军还是以具有国资背景的企业为多,众多的民营及中小企业还未能充分利用金融市场实施直接债务融资。因而,未来有必要通过产品和制度创新,让更多民营企业获得利用债券市场融资的机会。专家表示,可以通过信用增进的机制,提高中小企业的评级,为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利用债券市场融资提供便利。还可以尝试允许给高新科技公司和新兴产业发行高收益债券,同时加强对债券发行市场的监管和严格信用评级。另外,推出私募债券,有效满足各类发行体多元化的融资需求,服务于国民经济整体平稳较快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在目前我国企业债务融资行政和市场化两种理念和模式并存的背景下,市场化的优势得以充分彰显。在未来促进我国企业债务融资的发展过程中,不应再重回到行政推动的老路,而应继续坚持市场化发展方向,在不断完善市场规则和机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在增进激励、强化约束、提升效率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未来,在发展我国企业债务融资方面,要进一步发挥自律组织在贴近市场、促进创新、专业性强、运行效率高等方面的优势,赋予更多的职责、给予更明确的定位,发挥其更大的作用。”上述接受采访的专家说。 谢多也在文章中强调,市场产品与工具创新应该更多由市场主体去推动,允许市场参与者在监管部门许可的业务范围内自主创新,充分发挥行业自律组织贴近市场的优势,推动符合市场需求的、适合机构投资者交易的债务融资工具创新和交易工具创新;政府部门则着重从信息披露、信用评级、会计、税收等方面进行制度和体制创新,为创新创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同时着力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加快建立统一的监管标准、根据约定进行信息共享、政策协调的债券市场管理体制,发挥各部门合力,共同推动市场发展。

  因此,我们可以期待,在国家有关政策的指引下,我国债券市场将继续保持平稳健康发展,继续发挥债券市场在有效配置金融资源、保障货币政策有效传导、维护宏观经济健康运行中的重要作用。

分享到:分享到新浪微博
第一金融网免责声明:
1、本网站中的文章(包括转贴文章)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若作者有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它网站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
2、文章来源为均为其它媒体的转载文章,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转载是处于提供更多信息以参考使用或学习、交流、科研之目的,不用于 商业用途。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转载文章涉及您的权益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化和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来信:fengyueyoubian#sina.com (请将#改为@)。
3、本网站所载文章、数据、网友投稿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与第一金融网站无关。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对本文内容有疑义,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网友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姓 名: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专题栏目
    全站专题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文章列表 | 网站地图 | 征稿启事 | 广告服务 | 意见反馈 |

    Copyright©2006-2011 afinance.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第一金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