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金融网主办
   | 网站首页 | 金融焦点 | 银行 | 股票 | 基金 | 保险 | 期货 | 股评 | 港股 | 美股 | 外汇 | 债券 | 黄金 | 理财 | 信托 | 房产 | 汽车 | 行情中心 | 
»您现在的位置: 第一金融网 >> 债券 >> 债市动态 >> 正文

未雨绸缪 加强债券市场风险防范和管理

2012-11-28 8:43:02  文章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关键词:债券资讯
核心提示:“新兴东亚本币债券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且业绩优良,但风险正逐渐浮现。”随着亚洲开发银行有关《亚洲债券监测》报告的发布,有关债券市场风险问题的关注再次升温。报告认为,这些风险包括因世界经济前景黯淡而出现的投
  “新兴东亚本币债券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且业绩优良,但风险正逐渐浮现。”随着亚洲开发银行有关《亚洲债券监测》报告的发布,有关债券市场风险问题的关注再次升温。报告认为,这些风险包括因世界经济前景黯淡而出现的投资者信心下降、资本流动波动、政府债券发行过多等。

  亚行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中国已发行各类债券3.7万亿美元,占2011年GDP的比重约50%。其中,政府债券为17万亿元人民币(约2.7万亿美元),企业债为近6万亿元人民币(约1万亿美元).

  “这份报告只看到了”硬币“的一面,警示了债券市场潜在的风险问题,没有看到事物的另一面,即债券市场在优化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多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专家表示,当然,从全球债券市场发展历程来看,由于经济周期、行业景气度的变化,债券的违约都是市场发展中需要面对的现实,大力推动债券市场发展的同时,市场各方还应该正确认识债券市场存在的风险,积极主动地加强风险的防范和管理。

  相关资料显示,在成熟的债券市场,发行人发生违约的现象并不鲜见。2011年,我国公司信用类债券市场世界排名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在2007年至2011年的五年间,根据标普的统计,美国发生400起违约,日本发生8起违约,而中国债券市场发展至今尚未发生一起违约。

  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成熟市场经验,积极发展债券市场,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成为我国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服务实体经济需求的重要内容。在相关主管部门的推动下,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债券市场不仅成为各类企业直接融资的主渠道,其在优化市场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以及促进储蓄向投资转化等方面的功能也正得以进一步深化发展,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显著增强。

  但是和成熟市场相比,我国债券市场目前面临的问题依然是发展不足,尤其是企业类债券的规模明显滞后。统计显示,截至2011年底,我国债券市场规模达21.2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中国2010年GDP的53%;而同期美国债券市场规模为36.6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2010年GDP的249%。从结构上看,我国债券市场仍以国债、金融债、政策性银行债等为主,企业信用类债券明显偏少,企业债也主要以央企、大型企业为主,广大的中小企业还无缘债券市场,同时规模更为庞大的金融衍生品、信贷资产证券化等创新产品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

  前不久颁布的《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提出“积极发展债券市潮的多项措施,比如完善债券发行管理体制、稳步扩大债券市场规模、推进产品创新和多样化,加强债券市躇础设施建设等。坚持市朝改革方向,着力培育商业信用,强化市场约束和风险分担机制,提高市场运行透明度,为债券市场发展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要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大力发展债券市常

  虽然中国债券市场至今无违约,但不可否认的是,“无风险不市潮,随着我国企业债券市场规模迅猛增加,发行主体呈现快速多元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低评级企业进入债券市场融资,信用等级中枢逐渐下移,出现信用风险事件的可能性也在增加。去年以来出现的“中关村债”、“11海龙CP01”、“江西赛维”等个别债券偿付事件“有惊无险”地如期偿付,暴露出的风险曾引起了各方广泛的关注。“企业的信用风险逐渐分化或暴露应该视作是正常和可以接受的,单体企业信用风险的出现是市场发展所必然经历的过程,也是市场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有业内人士说。

  在业内专家看来,虽然风险必然存在,但不代表可以对市场风险问题“袖手旁观”。“在我国债券市场快速发展及当前宏观经济呈现下行趋势和信用事件风险加大的背景之下,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自律处分体系对于约束市场行为、防范违规操作、维护银行间市场正常秩序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专家说,债券市场发生风险并不可怕,关键在于如何预警、处理、化解风险,可怕的是投资者不知道风险有多大、市场不能对风险精确定价、风险转移渠道阻塞以及监管机构无法对风险实施有效监管。

  事实上,随着市场的快速发展,相关主管部门对可能出现的以及潜在的风险亦有着清醒的认识和普遍的共识。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秘书长时文朝日前表示,证监会、发改委和交易商协会在最近一年多的时间里,不断向市场进行风险提示,对投资人进行风险教育。“但这种呵护不能够长期化,风险处置要交给市场自身去处理。未来,我们要加快市场各类规则、处置机制的建设,加强对市场各参与方的风险教育,为违约事件常态化做好准备。”时文朝说。

  这已经不是时文朝第一次就风险的防范和管理向市场发出警示。在今年8月初由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主办的“银行间市场投资人风险防范与管理培训班(第一期)”开班式上,时文朝就公开警示市场信用风险。他说,目前来看,不排除随着宏观经济的波动、市场规模的扩大、发行人日趋多样化、信用等级中枢下移等因素的影响,个别企业有可能违约,引发个体风险,这在市场发展进程中是不可避免的,投资者应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理性看待信用风险的客观存在,提高风险管理及市场运作能力。证监会债券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霍达也曾表示,市场必须正视中小企业私募债未来发生违约的必然性。“目前看,由于管理层高度重视并持续加强教育警示,市场对风险的认识已经大大提高。”一位债券基金经理表示,就信用债市场而言,一方面投资者正在呈多元化,分散度也提高了,基金理财产品等占比正在逐步上升;另一方面投资者的风险管理能力和对风险的认识也在上升,机构纷纷加大在债券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方面的机制建设。

  面对国内日益庞大的债券融资规模,管理层不能因噎废食,为了实现“零风险”目标而限制市场的发展,或实行政府隐性担保。而是应该进一步优化市朝约束机制,加强对一二级市场的有效管理与风险监测,完善持续信息披露制度,强化投资者风险识别和度量,提升投资者风险定价能力;建立健全风险转移和对冲机制,推出更加多元的市场风险对冲工具,保护投资者权益,维护金融稳定与安全。“十二五”规划提出,继续探索发展银行间市场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在加强管理、严防风险的前提下,稳步发展场外信用衍生品市场,逐步形成有效的市场定价和风险管理机制。央行行长周小川日前在谈及债券市场发展时提出,要坚持市朝改革方向,着力培育商业信用,强化市场约束和风险分担机制,提高市场运行透明度。(金融时报)

分享到: 分享到腾讯微博 | 分享到新浪微博 | |
第一金融网免责声明:
1、本网站中的文章(包括转贴文章)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若作者有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它网站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
2、文章来源为均为其它媒体的转载文章,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转载是处于提供更多信息以参考使用或学习、交流、科研之目的,不用于 商业用途。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转载文章涉及您的权益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话和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来信:fengyueyoubian#sina.com (请将#改为@)。
3、本网站所载文章、数据、网友投稿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与第一金融网站无关。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对本文内容有疑义,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网友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姓 名: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专题栏目
    全站专题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文章列表 | 网站地图 | 征稿启事 | 广告服务 | 意见反馈 |

    Copyright©2006-2011 afinance.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第一金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