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图片大小 function resizepic(thispic) { if(thispic.width>700){thispic.height=thispic.height*700/thispic.width;thispic.width=700;} } //无级缩放图片大小 function bbimg(o) { var zoom=parseInt(o.style.zoom, 10)||100; zoom+=event.wheelDelta/12; if (zoom>0) o.style.zoom=zoom+'%'; return false; } //双击鼠标滚动屏幕的代码 var currentpos,timer; function initialize() { timer=setInterval ("scrollwindow ()",30); } function sc() { clearInterval(timer); } function scrollwindow() { currentpos=document.body.scrollTop; window.scroll(0,++currentpos); if (currentpos !=document.body.scrollTop) sc(); } document.onmousedown=sc document.ondblclick=initialize //更改字体大小 var status0=''; var curfontsize=10; var curlineheight=18; function fontZoomA(){ if(curfontsize>8){ document.getElementById('fontzoom').style.fontSize=(--curfontsize)+'pt'; document.getElementById('fontzoom').style.lineHeight=(--curlineheight)+'pt'; } } function fontZoomB(){ if(curfontsize<64){ document.getElementById('fontzoom').style.fontSize=(++curfontsize)+'pt'; document.getElementById('fontzoom').style.lineHeight=(++curlineheight)+'pt'; } }
第一金融网主办 设为首页
第一金融网
setInterval("jnkc.innerHTML=new Date().toLocaleString()+' 星期'+'日一二三四五六'.charAt(new Date().getDay());",1000);
 | 网站首页 | 金融焦点 | 银行 | 基金 | 股票 | 保险 | 期货 | 信托 | 股评 | 港股 | 美股 | 外汇 | 债券 | 理财 | 房产 | 汽车 | 旅游 | 娱乐 | 
第一金融网快讯:
您现在的位置: 第一金融网 >> 债券 >> 债市研究 >> 文章正文
消失了的银行家时代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8-20 11:09:06
    如果说1840年鸦片战争后到清朝末年是外资银行和官办银行垄断为主,那么民国之后可以说就是私人民营银行唱主角的时代。这些银行虽然资本与官办银行不能相提并论,但数量极其庞大,仅1915至1921年,全国新设立民营银行就达124家。这些银行往往经营灵活、管理得法,为当时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民营银行中最有名的就是"南三行"和"北四行"。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和金城银行又是其中的台柱,堪称一时之瑜亮。
  民营银行兴起,随之形成了一大批银行家。这群杰出人物的代表有上海商业储蓄银行陈光甫、金城银行周作民、浙江实业银行李铭、浙江兴业银行叶揆初、盐业银行吴鼎昌、中南银行胡笔江、大陆银行谈荔孙、四明银行虞洽卿等。当然官办银行中也不乏新老才俊,如中国银行的张嘉璈、宋汉章和贝祖诒,交通银行的钱新之、胡祖同等等,可谓人才济济,群星璀璨,真是一个银行家的时代!
  时事造英雄,但历史也不是在偶然间塑造出这么一批人物。仔细推敲这些银行家的背景,他们大多出自江浙一带,受过良好高等教育,虽然身为银行家,与政界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另外更重要的,当时闻名全国的"江浙财团"正是以这批银行家为核心,形成了当时上海最有势力的商帮。
  无论是以北京、天津为阵地的北四行,还是以上海为大本营的南三行,其核心层大多为江浙人氏。如陈光甫为江苏镇江籍,周作民为江苏淮安籍,李铭为浙江绍兴人,叶揆初为浙江杭州人,吴鼎昌为浙江吴兴人,徐新六为浙江余杭人,虞洽卿为浙江慈溪人,张嘉璈为江苏嘉定籍。个中原因,笔者以为,清末北方钱业大多在晋商控制下,由于因循守旧,丧失了将旧式金融机构改造为现代化银行的机会,因此曾经称雄一时的商业巨子随着票号、钱庄一起迅速被历史湮没。而江浙得风气之先,在上海这样一个经济、金融中心当然最先成长出近代中国第一批新式金融巨子。
  这批金融才俊有的曾留学海外,其中留学日本最多。如李铭入日本山口高等商业学校学习银行学,吴鼎昌、谈荔孙就读于东京高等商业学校攻银行经济,周作民求学于京都第三高等学校。还有的留学欧美,如陈光甫获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商学学士,王志莘为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硕士,徐新六获英国维多利亚大学商学硕士。他们带着当时先进的金融知识投身中国银行界,积极倡导和实践中国银行业的现代化。
  在旧中国当时特殊的政治生态下,民族资本家想要独善其身,不过问政治,几乎是不可能的。民营银行在成立之时,都有大量官僚政客参股,银行核心层与政界的关系往往也是剪不断、理还乱。比如金城银行的周作民,曾任南京临时政府财政部库藏司司长。而上海储蓄商业银行的陈光甫,也担任过南京国民政府江苏兼上海财政委员会主任。靠着这种与政治的天然关系,民营银行才获得空前发展机会,渐渐地形成了"江浙财团"这样以江浙籍银行家为核心、具有相当资金实力和较高社会地位的资本家群体。大名鼎鼎的虞洽卿就是这个财团的台柱。而张嘉璈、陈光甫、李铭三人则是核心人物,人称"三鼎甲"。早期经济学家杨端六在《银行周报》撰文称:"经济事业不能离政治而独立……今日之银行家,为保全自己的财产计,为维持社会之秩序计,均负有政治上的重大之责任"。与政治的联合,表面上说是银行家的"责任",说到底是为了他们所代表的资本的实际利益。民营银行靠着与政治的联姻获得发展,但另一方面也深受当局的盘剥和压榨。所以银行家对政府抱着一种既爱又恨的心理,对待革命的态度往往也是首鼠两端。
  1949年之后的30年,人民银行一统天下,多元化的金融体系不复存在。这些银行家群体也作鸟兽散,纷纷移居海外,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到了香港,也有的移居欧美。而那些曾经璀璨一时的民营银行也大多迁至港台,虽保留了原有名称,但往日风采无法再现,因为一个时代过去了。
  在金融业生机勃发、资本市场日益壮大的今天,国人在期待着另一个人才辈出的"银行家时代",也许这样一个时代早一点就应该到来。
 
第一金融网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载之全部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新闻、公告、评论、预测、图表、论文等),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郑重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第一金融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出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发布本文之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第一金融网站赞同或者否定本文部分以及全部观点或内容。如对本文内容有疑义,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热点图文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专 题 栏 目
    最 新 热 门
    最 新 推 荐

    Copyright©2006 afinance.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第一金融网 合作电话:13146473155
    制作单位:第一金融网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_uacct = "UA-1045245-1"; urchinTrac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