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金融网主办
   | 网站首页 | 金融焦点 | 银行 | 股票 | 基金 | 保险 | 期货 | 股评 | 港股 | 美股 | 外汇 | 债券 | 黄金 | 理财 | 信托 | 房产 | 汽车 | 生活 | 基金数据 | 行情中心 | 
»您现在的位置: 第一金融网 >> 期货 >> 国际期市资讯 >> 正文

华尔街投资银行再曝欺诈门 隐瞒数十亿债务

2010-6-2 8:57:53  文章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关键词:国际期市资讯
核心提示:
星岛环球网消息:高盛“欺诈门”事件尚未落幕,两家银行再度爆出丑闻。有媒体报道,根据美银和花旗提交的档案,这两家银行在过去3年将数十亿美元的短期回购协议列为销售项目入账,向投资者隐瞒了数十亿美元的债务。华尔街投资专家们表示,要杜绝类似欺诈事件发生,应将投行的经纪业务和自营业务彻底分家。

  调查缘起次级债券欺诈

  据《广州日报》报道,继高盛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指控涉嫌欺诈投资者后,摩根斯坦利也被刑事调查。最近,又有消息传出,包括花旗集团、瑞士银行、德意志银行等在内的8家投行相继收到传票,而标准普尔、穆迪、惠誉这三大评级机构也受牵连。无疑,美国政府正对华尔街进行广泛的调查。

  调查缘起金融危机爆发前的次级债券。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认为,高盛在2007年向客户推销的一款次级债券存在欺诈行为。摩根斯坦利被调查,原因也大同小异。在向投资者推销了两项次级债的同时,其交易人员又对此金融产品做空。有消息称,高盛集团可能需要花费6.21亿美元来了结欺诈指控。

  美国西部证券基金经理史蒂芬·索表示,监管部门之所以目前拿投资银行开刀,是出于政治上的博弈。金融危机过后,政府要立法加强金融监管,但实力雄厚的华尔街却给改革带来了很大的障碍。这次,政府是要让他们知道谁才是真正的老板,从而推动金融改革。

  内幕交易竟不是个案

  奥普拓全球宏观对冲基金首席交易员科斯顿·凤表示,高盛涉嫌欺诈的事情爆出后,华尔街内部的人并不感到吃惊。这种利用分析和信息的不对称、赚客户的钱的情况并不是个案。现在投资银行既有经纪业务,又有自营业务,很难避免其利用客户的信息为自己谋利的情况,比如在大客户买入之前,提前买入;在大客户卖出之前,提前卖出。按照现在的法律,投资银行要做空是可以的,因为投资银行是做市商,为了保持市场的流动性,每天都买进卖出。现在华尔街讨论的问题是,下次做空的话,应该告诉投资者,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信息透明。

  美国西部证券基金经理斯蒂芬·索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如果调查最终升级为刑事诉讼,影响会非常大。至今为止,还没有一家遭遇过刑事诉讼的银行能活下来。但这次政府只是想给华尔街点颜色看看,为金融改革铺平道路,估计不会升级为刑事诉讼。 “杰作”不断欧洲遭“围剿”

  实际上,高盛们在境外市场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操作,相较其在美国本土则有过之而无不及。

  目前愈演愈烈使得整个欧元区陷入水深火热中的希腊主权债务危机,便是高盛们的一个“杰作”。当初希腊进入欧元区时,高盛便为希腊政府掩盖其赤字真实的情况,从中获利3亿美元。之后,为了将风险转嫁于人,高盛又向一家德国银行“信用违约互换(CDS)”,以便在债务出现支付问题时由承保方补足亏空。更甚的是,高盛还让旗下基金一边做空债务抵押债券,一边收购廉价的CDS,并通过在希腊出现债务危机时唱衰希腊的支付能力抬高希腊的借贷成本,使和债务抵押债券大跌,而CDS价格飙升,而自己则从双边获益。

  目前在欧洲,高盛也正遭遇广泛调查,甚至遭遇了“围剿”。英、德、法监管当局目前正对高盛展开调查。此外,欧洲的一些银行金融机构,甚至断绝了与高盛集团的联系。

  经纪与自营分家成方向

  靠品牌和信誉发展经纪业务的投资银行,在道德破产后该何去何从呢?

  本报记者连线采访了华尔街多位专家。他们表示,将投资银行的经纪业务和自营业务分家,或是采取有效防止类似欺诈行为的方法,美国金融改革,正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斯蒂芬表示,高盛作为金融业的标杆性企业,一方面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另一方面却悄悄做空,这确实存在道德的问题,对普通投资者有失公平。但是,金融市场不能因噎废食,将投资银行一棒子打死。解决办法是督促其操作进一步规范。至为关键的是,应该让投资银行的经纪业务和自营业务完全分开。因为如果投行拿着自己的钱去炒作,就会存在内幕交易的风险。

  科斯顿也表示,投资银行是唯利是图的,从道德上进行指责意义不大。目前,美国正在讨论这个问题,但是将自营业务分开,将对投资银行的盈利能力造成很大影响,目前高盛、摩根斯坦利这些投资银行正在花钱四处游说,推行起来阻力重重。www.stnn.cc 高盛在中国的“不良记录”

  自1994年进驻中国市场以来,高盛在中国金融市场涉水也很深,并从中获取了巨额的利润。与此同时,国内不少企业却遭遇了不小的损失。

  2004年中航油(新加坡)在国际原油衍生品交易中巨亏40多亿元的案件中,就有高盛的身影,当年指导中航油(新加坡)进行交易的正是高盛新加坡杰润公司,高盛作为投资顾问指导中航油看跌油价的同时,却积极在国际市场做多油价,暗中进行反向操作。

  事后中航油当事人陈久霖表示,“近年来,国际资本长期觊觎我国企业,尤其是能源企业和海外中资企业;国际竞争对手一直有意挤压中资企业。一个明显的例证就是,日本三井、美国高盛公司等先是给中航油‘放账’操作期权,即在一定金额范围内不用收取保证金;后又允许挪移盘位,对挪移盘位的风险也没有说明。后来等到油价冲到历史高点时,突然取消放账、提高保证金比例,逼迫中航油斩仓。”

  而2007年油价暴跌时深南电的巨亏,也和直接与高盛进行对赌有关。当时,高盛发表报告,称原油要涨到200美元一桶,怂恿中国企业“拼命购买”,还与深南电等中国企业签下“对赌协议”,自己却悄悄抛售原油。到了当年年底,油价降到34美元一桶。此举不但给中石油、中石化等企业造成了损失,还使得深南电等企业出现巨亏。

  在中国国有银行改制中,高盛获利更丰。业内有人士指责称,一方面,高盛通过发布报告,夸大中国四大银行的债务和坏账率,使得四大行上市时价格被严重低估;另一方面,高盛又不遗余力地推动中国银行业改制,并以战略投资者身份,以极其便宜的价格收购了银行上市股权。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国有银行不仅为改制支付了高昂的手续费给高盛的经纪业务部门,而且还贱卖了股权。据《解密高盛》作者李国平表示,“仅某个国有商业银行上市时,高盛等华尔街公司就赚了1300亿元人民币。” 4月16日,农行宣布IPO承销团名单,高盛再次成为H股承销商之一。 观察:中国是战略重地企业提防入套

  目前,在高盛的发展战略中,中国无疑是一个重地。高盛对政府部门、大型国企,也一直在悄悄渗透。然而,不管其态度多么友好,投资银行始终都是唯利是图的。

  值得企业界特别警醒的是,当对赌型产品正在欧美市场遭到围堵时,记者发现,近期国内不少银行正在借欧元大跌、进出口企业急需锁定成本之机,向市场推销来自投资银行之手的外汇套期保值产品,结构类似当年高盛向中航油推出的产品,对企业而言,风险和收益极为不对称,企业家们千万不要怀着赌博的心理去碰它,否则,难免重蹈中航油的覆辙。

  中国的海外金融活动,一直严重依赖美国的投资银行。无论是大型国企的海外上市,还是中国主权债券的海外发行,高盛和摩根斯坦利是保荐人和承销商,而国内进行的海外投资,也大多通过投资银行们设计的产品进行。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向普通投资者销售的QDII产品,便大多出自国际大投行之手。

  那么,国内投资者该如何防范风险呢?

  科斯顿表示,投资银行给你设计的产品,正是为了赚你的钱,对于大投行的东西,千万不要轻易相信,除非自己确实清楚其设计的产品是怎样回事。即使是IPO,也不要轻易依赖一家大机构,而应多找几家机构,让其相互之间产生竞争和制衡,就会减少类似的黑幕。

  对于普通投资者如何避免在委托理财中处于与受托人“对赌”的不利境地,科斯顿建议,投资者应买一些简单的自己看得清楚的东西,复杂的产品最好不要去碰;机构投资者则可以通过购买不同产品来分散风险。

  国际数据公司全球总监郭杰群分析称,对于投资银行而言,做空是很平常的,因为其需要通过做空来对冲和控制风险。出现上述欺诈事件,问题在于60%以上的投资者并不知道自己投资的是什么。将责任全部推给投资银行,是不能预防下一次危机的。目前,国内机构对金融投资产品的风险评估很弱,将研究都让给了境外投资银行,无疑就会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如果根本不懂产品,就签上百亿元的单,就很容易吃亏。

第一金融网免责声明:
1、本网站中的文章(包括转贴文章)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若作者有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它网站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
2、文章来源为均为其它媒体的转载文章,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转载是处于提供更多信息以参考使用或学习、交流、科研之目的,不用于 商业用途。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转载文章涉及您的权益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化和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来信:fengyueyoubian#sina.com (请将#改为@)。
3、本网站所载文章、数据、网友投稿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与第一金融网站无关。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对本文内容有疑义,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网友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姓 名: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专题栏目
    全站专题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文章列表 | 网站地图 | 征稿启事 | 广告服务 | 意见反馈 |

    Copyright©2006-2010 afinance.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第一金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