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金融网主办
   | 网站首页 | 金融焦点 | 银行 | 股票 | 基金 | 保险 | 期货 | 股评 | 港股 | 美股 | 外汇 | 债券 | 黄金 | 理财 | 信托 | 房产 | 汽车 | 行情中心 | 
»您现在的位置: 第一金融网 >> 债券 >> 债券知识 >> 正文

债券投资勿“摸高”

2013-5-7 7:56:53  文章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核心提示:从去年四季度开始,债券市场展开一轮上涨周期,各类资金对于信用债尤其是中低评级高收益债券持续追捧。然而,近期随着债市整肃带动各类机构持续去杠杆化、信用债违约风险事件迭出、宏观经济复苏力度疲弱,债券大类资
从去年四季度开始,债券市场展开一轮上涨周期,各类资金对于信用债尤其是中低评级高收益债券持续追捧。然而,近期随着债市整肃带动各类机构持续去杠杆化、信用债违约风险事件迭出、宏观经济复苏力度疲弱,债券大类资产尤其是信用债的投资风险显现。分析人士表示,债券资产的投资回报高潮已过,未来不应在债券投资上轻易“摸高”。

  市场过热迹象显现

  在2012年债券市场收益“大年”的背景下,大量由商业银行基金公司、券商等机构发行的固定收益类产品,为投资者创造了较高的投资回报。相关投资标的如高收益的城投债、企业债、公司债,动辄6、7个百分点的年收益率,而这一状况在近几个月来却出现了显著过热迹象。

  例如,在“收益为王”的驱动下,去年四季度以来,大量新发行的中低评级城投债普遍在一二级市场遭遇“哄抢”。而值得注意的是,在2011年年中时,云南城投的违约风波,还一度令城投债遭遇恐慌性抛售。时隔一年多之后,诸如城投债等高风险债券在市场上天壤之别的表现,事实上已充分反映出信用债市场的泡沫化风险。

  而今年以来,这种“闭着眼买高收益债”、“现券价格下跌就抄进”的交易策略,在信用债市场仍旧普遍存在。多位固定收益投资经理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由于场外等待逢低介入高收益债券的高成本资金大量存在,虽然从年初至今信用债市场曾出现多次调整,但时间都很短暂,现券收益率略有上行,就会有资金抄底。

  分析人士指出,诸如债券基金、券商固定收益类集合理财金融产品,在发行之时就有极高的渠道资金成本,相关产品的持有人也等待着继续收获2012年的高投资回报。因此,债券市场上忽视风险、收益为王的交易行为才会大行其道,这也无疑为相关产品带来了潜在风险。

  风险事件冲击频现

  4月以来,债券市场风险事件呈现多发迹象。继今年初11超日债的违约风波之后,本月中旬江西赛维宣布不能及时偿付2400万美元可转债,再度引发投资者对其银行间市场中票兑付的忧虑。而与此同时,由万家基金债券代持事件引爆的债市整肃,也带动了一些农信社、城商行等中喧构对于信用债的“抛券潮”。

  4月16日,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宣布,由于公司现金流暂时短缺,未能按时偿付本月15日到期的2400万美元可转换债券,从而成为继尚德电力之后第二家因财务状况不佳而出现债务违约的大型光伏企业。而在此前,年初爆发的超日债违约风险事件,尽管在公司支付首期利息之后而暂时避免了付息违约,其债券价格已跌幅惨重,最新价格已跌至70元附近。

  分析人士认为,多家光伏企业债务风险的持续暴露,再次表明那些处于严重产能过剩的行业、经营与现金流状况恶化的发债主体,都可能不同程度地存在信用违约风险。

  另一方面,当前由多个监管部门发起的债市严打风暴,也给市场带来冲击。上周以来,大量城投债等高收益债被代持机构抛售,进而显著推高了中低评级信用债的收益率。分析人士指出,相关风险事件的持续暴露、以及监管层对于债券市场的整肃规范,将不可避免地对原有市场的风险偏好形成冲击。在此背景下,相关债券资产的投资回报水平很有可能大降。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当前继续高位介入固定收益类产品,在投资风险及预期收益两方面,都是“不合时宜”的。

  “策略时钟”或拨向稳健

  尽管日前公布的3月和一季度经济数据继续验证了实体经济的弱复苏,进而为债券市场做多提供偏暖的环境,但随着上述风险事件以及市场过热迹象的出现,投资者对于债券类资产的投资显然需要适时调整。事实上,近期一些机构已对前期市场的过于乐观提出警示。

  海通证券等多家机构指出,3月工业增加值增速为8.9%,其中大多数行业的增加值下滑,发电量增速也出现下降,预计二季度工业生产回升力度仍较弱。在此背景下,债券市场信用风险预计将出现分化,投资者须对产能过剩行业和中游制造业的违约风险保持警惕。

  对于当前债券市场所面临的整体外部环境,一些分析人士也给出了相对谨慎的观点。在最为核心的通胀水平方面,有观点认为,尽管二季度以来国际大宗商品的大幅下滑减缓了国内的输入性通胀压力,但下半年猪肉价格、家禽价格依然会面临较大上涨压力。在此背景下,相对疲弱的实体经济一方面难以为股票市场的估值提供支持,对于债券市场而言,所能获得的支撑力度也有待观察。(中国证券报

  )

分享到: 分享到腾讯微博 | 分享到新浪微博 | |
第一金融网免责声明:
1、本网站中的文章(包括转贴文章)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若作者有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它网站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
2、文章来源为均为其它媒体的转载文章,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转载是处于提供更多信息以参考使用或学习、交流、科研之目的,不用于 商业用途。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转载文章涉及您的权益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话和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来信:fengyueyoubian#sina.com (请将#改为@)。
3、本网站所载文章、数据、网友投稿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与第一金融网站无关。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对本文内容有疑义,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网友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姓 名: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专题栏目
    全站专题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文章列表 | 网站地图 | 征稿启事 | 广告服务 | 意见反馈 |

    Copyright©2006-2013 afinance.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第一金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