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金融网主办
   | 网站首页 | 金融焦点 | 银行 | 股票 | 基金 | 保险 | 期货 | 股评 | 港股 | 美股 | 外汇 | 债券 | 黄金 | 理财 | 信托 | 房产 | 汽车 | 行情中心 | 
»您现在的位置: 第一金融网 >> 债券 >> 宏观分析 >> 正文

降准与否难改债市胶着

2012-5-4 8:50:24  文章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关键词:宏观分析
核心提示:纵观整个4月份,7天回购持续维持在3.7%-3.9%的偏高状态,显示资金面并不宽裕。但与此同时,传统的月末效应并未出现,银行间市场的资金融通也并未出现明显的困难。整体资金面,连同债市短端收益率均处于胶
  纵观整个4月份,7天回购持续维持在3.7%-3.9%的偏高状态,显示资金面并不宽裕。但与此同时,传统的月末效应并未出现,银行间市场的资金融通也并未出现明显的困难。整体资金面,连同债市短端收益率均处于胶着状态,并未出现明显的大幅起落。

  我们判断,当前资金面的高位震荡,表面原因是4-5月份财政存款季节性回笼,导致实际资金面的收紧及市场预期维持谨慎。但更为根本的原因在于传统的银行资金供给渠道难以为继。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其一,新增外汇占款低迷导致外部资金流入量的趋势性中枢持续下移。3月份新增外汇占款仅为1246.36亿元,虽然较上个月回升近1000亿元,但来自“热钱”部分却减少了约1200亿元。前期通过外汇占款月均投放资金2500-3500亿的时期已经成为历史,从长远来看,这将持续影响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外部补充机制。

  其二,银行体系内的资金创造机制出现明显分流与弱化。受理财产品的冲击,传统的存款衍生机制出现明显分流,表现为自去年开始“存款搬家”现象一直延续至今,而新增贷款受实体经济需求低迷的影响也出现结构性弱势的局面,体现为中长端信贷远远低于历史均值,以及存款及贷款期限不匹配等等。

  这一系列问题,均来源于资金面的衍生渠道——传统的银行流动性衍生机制难以为继。这也导致了今年以来银行在债市扮演的角色远远弱于预期,在资金运用及资产配置方面远远弱于历年水平。我们判断,在外汇占款趋势性下行、银行资金衍生机制难以有效补充流动性的情况下,未来的货币政策将更加向数量型宽松倾斜,包括公开市场操作净投放,公开或非公开逆回购乃至进一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都是大概率事件。

  5月初的资金面并未因为月末效应过去而有所缓解,这主要是因为5月份公开市场到期量不大,同时财政存款的季度性回笼依然存在。预计整个5月份资金面还将处于紧平衡状态,这也强化了市场对于5月份政策放松的预期。

  但是,应该认识到,降准给债市带来的实际提振效果有限。我们判断,若央行再度降准,对于当前因财政存款增长而小幅抽紧的资金面将有较大的缓解作用,同时也有利于释放市场居高不下的政策放松预期,但对于信贷及债市的影响较为有限。

  对于目前信贷及债市而言,限制因素主要是需求疲软而非供给意愿不高。目前的市场呈现出监管层资金放宽意愿已经明确,供给层面逐步恢复,但需求层面依然较弱的局面。降准在短期内仅能一次性释放3500亿左右的资金,仅仅相当于历史上一个月的外汇占款投放量,这对于提振市场需求而言,只是杯水车薪。从长远看,推动信贷需求复苏以及扩大短端收益率下行空间,更需要银行资金成本的进一步下行,而这需在利率政策放宽的情况下才能实现。因此,我们判断短期内降准对信贷及债市的直接推动较为有限,债市前景依然不明朗。(中国证券报)

分享到: 分享到腾讯微博 | 分享到新浪微博 | |
第一金融网免责声明:
1、本网站中的文章(包括转贴文章)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若作者有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它网站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
2、文章来源为均为其它媒体的转载文章,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转载是处于提供更多信息以参考使用或学习、交流、科研之目的,不用于 商业用途。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转载文章涉及您的权益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化和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来信:fengyueyoubian#sina.com (请将#改为@)。
3、本网站所载文章、数据、网友投稿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与第一金融网站无关。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对本文内容有疑义,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网友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姓 名: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专题栏目
    全站专题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文章列表 | 网站地图 | 征稿启事 | 广告服务 | 意见反馈 |

    Copyright©2006-2011 afinance.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第一金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