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金融网主办
   | 网站首页 | 金融焦点 | 银行 | 股票 | 基金 | 保险 | 期货 | 股评 | 港股 | 美股 | 外汇 | 债券 | 黄金 | 理财 | 信托 | 房产 | 汽车 | 行情中心 | 
»您现在的位置: 第一金融网 >> 债券 >> 债市动态 >> 正文

业界建言进一步完善公司债政策

2011-12-23 9:14:38  文章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关键词:债券资讯
核心提示:本报记者蔡宗琦证监会提出的债市“五个统一”路线图让市场对2012年的公司债充满期待。业内人士建议,明年放行更多商业银行进入交易所债市,并允许更多券商试水中票和短融承销。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利好下,明年的
  本报记者 蔡宗琦

  证监会提出的债市“五个统一”路线图让市场对2012年的公司债充满期待。业内人士建议,明年放行更多商业银行进入交易所债市,并允许更多券商试水中票和短融承销。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利好下,明年的公司债市场将迎来扩容良机,持续发力可期。

  亟待政策破题

  债券市场多龙治水、互相隔离是一项顽疾,但由于债市长期以来形成的交易习惯及利益格局,打破市场分割任重道远。

  公司债、企业债等债券从本质上来看没有区别,但这些债券的审核主体不一样,发行的标准也不一样。对此,有券商投行人士表示,债市统一互联首要的是“顶层设计”。对银行间债市、交易所债市之间的隔离,有关部门应针对银行资金进入交易所门槛等业界关注的问题做好统一规划。

  目前,尽管债市统一互联的详细方案没有出台,但可以预期的是,打破债市分割已进入高层视野。证监会日前提出“统一准入条件,统一信息披露标准,统一资信评估要求,统一安排投资者适当性制度,统一债券市场投资者保护制度。”市场普遍认为,这一表述已经指明了下一步改革的方向。对于未来的政策细节,有券商人士预测,2012年监管部门或准许更多银行进入交易所市场,并放行更多券商承销中票和短融。

  目前除上市银行外,其他非上市银行也有投资交易所债市的需求,未来不妨降低进入门槛,让更多的投资主体参与。“他们都是银行这一主体,需求都是一样的,也比较容易监管。”

  此外,目前仅有中金和中信两家券商获准承销中票和短融。不少券商颇为关注试点资格的放开。在他们看来,多数券商的投行和固定收益业务已十分成熟和完善,具备提供短融和中票服务的能力,放宽试点将为更多的公司和投资者提供服务。

  债市有望放量

  2011年是公司债大发展的一年,公司债发行数量和规模翻番,首要原因是证监会今年来实行的绿色通道制度。但目前公司债市场仍面临市场难题。

  “要做大市场,首先就要有钱进来。”有券商人士评价债市前景首要的是引入“活水”。目前,上市银行已经获准进入交易所债券市场,但面临的现实情况是,不少商业银行资金量庞大,进入规模较小的公司债市场面临缺乏“对手盘”的问题。

  宏源证券000562固定收益部董事总经理吴志红曾形象的比喻,股票市场投资者喜欢小姑娘,青春活力潜力无限;而债券市场投资者喜欢家藏万金的老太太,按期还债信用保障。多年来,铁道债等庞然大物发行规模动辄上千亿元,作为债市绝对主力均习惯在银行间市场发债,相比之下公司债的发行规模即使最大的也不过百亿元级别,银行等投资者自然倾向银行间市场交易。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2012年市场或将发生转变。目前,我国多数优质大型企业均已上市,发债需求与往年不可同日而语。一年来,公司债规模快速翻番,总量快速膨胀。不少优质上市公司已经发行较高规模的公司债。未来将有越来越多适合大型机构投资者投资的公司债进入市场。

  此外,市场因素将影响明年的债券发行。今年公司债发行井喷,除绿色通道外,也有市场本身的因素。股票市场不尽如人意,包括基金在内的大量资金都转移到债券市场赚取稳定收益。此外,由于从紧政策的累积效应,在央行近期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之前市场流动性紧张,投资机构都不敢贸然入市,积压了大批债券等待发行。进入11月,金融机构看到了政策转向的可能,市场情绪放缓,债券市场流动性缓解,大量债券进入市场。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明年货币政策存在宽松预期,流动性必然好于今年,债市有望放量,2012年公司债将迎来扩容良机。

分享到: 分享到腾讯微博 | 分享到新浪微博 | |
第一金融网免责声明:
1、本网站中的文章(包括转贴文章)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若作者有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它网站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
2、文章来源为均为其它媒体的转载文章,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转载是处于提供更多信息以参考使用或学习、交流、科研之目的,不用于 商业用途。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转载文章涉及您的权益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化和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来信:fengyueyoubian#sina.com (请将#改为@)。
3、本网站所载文章、数据、网友投稿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与第一金融网站无关。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对本文内容有疑义,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网友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姓 名: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专题栏目
    全站专题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文章列表 | 网站地图 | 征稿启事 | 广告服务 | 意见反馈 |

    Copyright©2006-2011 afinance.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第一金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