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金融网主办
   | 网站首页 | 金融焦点 | 银行 | 股票 | 基金 | 保险 | 期货 | 股评 | 港股 | 美股 | 外汇 | 债券 | 黄金 | 理财 | 信托 | 房产 | 汽车 | 行情中心 | 
»您现在的位置: 第一金融网 >> 债券 >> 债市动态 >> 正文

业界呼吁国债期货早日推出

2012-3-7 9:04:34  文章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关键词:债券资讯
核心提示:两会期间,推出国债期货的呼声日渐升温。全国政协委员、中金公司董事长李剑阁连续第二年就国债期货推出提交提案,呼吁尽快重开国债期货市常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也提交了《关于重新推出
  两会期间,推出国债期货的呼声日渐升温。

  全国政协委员、中金公司董事长李剑阁连续第二年就国债期货推出提交提案,呼吁尽快重开国债期货市常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也提交了《关于重新推出国债期货的提案》。

  2月13日,中金所推出了国债期货仿真交易,向国债期货重启迈出了第一步。截至目前,国债期货仿真交易平稳运行,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纷纷表示,目前推出国债期货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希望能尽快推出。

  推出条件成熟

  “国债期货推出的条件已经具备。”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推出国债期货的重要条件是有较大规模、流动性较好的国债现货市场,而目前我国现货市场的量已经非常大,远不是1995年所能比的。此外,我国国债现货市场目前的期现结构也比较合理,“特别是最近几年,各个期限结构之间的量比较平均,而各期限的滚动发行已经成为规范”。

  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国债年度发行量已由2000年的0.3万亿元上升到1.4万亿元,可流通国债高达6.4万亿元,可以为国债期货提供充足的交割数量。

  “活跃的现货市场保证了国债现货和国债期货之间的联动性,而较大的存量债券也避免了国债期货交割时的逼空风险”,中金公司董事总经理、固定收益部主管李新松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对于国债期货在国内的历史而言,1995年的“327”事件不得不提,这一风险事件也直接导致了当年国债期货暂停至今。如果国债期货重新推出,类似的风险事件是否会再度发生呢?

  李新松认为,与17年前债券现货和期货市场缺乏有效监管不同,目前期货行业已经具有完善的监管体系,交易所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到位,能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发生。并且,股指期货的平稳运行尤其是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也为国债期货的推出提供了借鉴。

  鲁政委也指出,近年来中国商品期货市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而且股指期货的推出也让机构、个人投资者在金融衍生品的投资意识以及风险防控方面有了较大的发展。

  目前,市场担心由于债券现货持有主体有些单一,可能影响未来国债期货推出后的流动性。对此,李新松指出,目前国内债券投资者和期货投资者类型已经极大丰富。如果未来银行间市场主要的债券投资者,如银行、保险、券商和基金等都能参与到国债期货交易当中,其活跃程度应该能够迅速提高。即使由于种种原因,在开始时银行保险等机构不能全部参与,市场的活跃程度也有保证,因为其它类型投资者群体也比较大,能跨市场交易的机构也很多。他也呼吁,希望监管机构积极推动这些投资者能在国债期货开展的第一时间参与进来,活跃市场的交易。

  对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十二五”规划指出,要“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发展债券市尝推进期货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 业内专家指出,重推国债期货有利于实现“十二五”规划对于发展资本市场的要求,更有利于扩大直接融资的比重。李新松也认为,国债期货的推出将有助于促进信用债市场的发展,从而提高直接融资比例。

  在李新松看来,国债期货的推出,将为债券市场提供有效的定价基准和风险管理工具,在促进债券发行、提高市场流动性、助推未来其它类型的利率衍生产品的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

  第一,由于国内外宏观形势的变化,债券现券价格的波动比以往更加频繁,投资者迫切需要相关产品来对冲利率风险。而目前我国没有标准化的场内利率衍生工具提供给市场参与人实现套期保值。而国债期货的推出将填补这一空缺,满足债券投资者的风险管理需求。

  第二,实现价格发现功能。国债利率作为无风险利率,是所有金融产品定价的基矗

  第三,国债期货与现货结合可以衍生出很多交易策略,有助于活跃现券市场交易、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要。

  第四,国债期货的推出为未来其它类型的利率衍生产品积累经验,使得其它衍生品以更快的速度发展,完善市场的产品结构。(中国证券报)

分享到: 分享到腾讯微博 | 分享到新浪微博 | |
第一金融网免责声明:
1、本网站中的文章(包括转贴文章)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若作者有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它网站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
2、文章来源为均为其它媒体的转载文章,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转载是处于提供更多信息以参考使用或学习、交流、科研之目的,不用于 商业用途。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转载文章涉及您的权益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化和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来信:fengyueyoubian#sina.com (请将#改为@)。
3、本网站所载文章、数据、网友投稿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与第一金融网站无关。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对本文内容有疑义,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网友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姓 名: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专题栏目
    全站专题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文章列表 | 网站地图 | 征稿启事 | 广告服务 | 意见反馈 |

    Copyright©2006-2011 afinance.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第一金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