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金融网主办
   | 网站首页 | 金融焦点 | 银行 | 股票 | 基金 | 保险 | 期货 | 股评 | 港股 | 美股 | 外汇 | 债券 | 黄金 | 理财 | 信托 | 房产 | 汽车 | 生活 | 行情中心 | 
»您现在的位置: 第一金融网 >> 债券 >> 宏观分析 >> 正文

穿越牛熊还看信用债

2011-8-17 8:54:16  文章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关键词:宏观分析
核心提示:权威媒体报道,素有“国家队”之称的社保基金正紧锣密鼓地为80亿元信用债组合遴选管理人,并提出“封闭5年累积30%收益率”的目标。“封闭5年累积30%收益率”是否靠谱?那么,在近阶段专门用80亿元投资信
  权威媒体报道,素有“国家队”之称的社保基金正紧锣密鼓地为80亿元信用债组合遴选管理人,并提出“封闭5年累积30%收益率”的目标。

  “封闭5年累积30%收益率”是否靠谱?那么,在近阶段专门用80亿元投资信用债,封闭5年要求累积收益率30%,是否靠谱呢?

  信用增利债券基金拟任基金经理沈涛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截止8月5日,3年期企业债的到期收益率已达到6.0%左右的水平,在此背景下,社保基金为这80亿元信用债投资额度提出“封闭5年累积30%收益率”的目标,应是经过慎重考虑和计算的。

  沈涛进一步指出,受A股市场2011年大幅震荡、债券市场也大幅震荡的影响,当前投资人存在着“恐惧”或“赌博”两种比较极端的心态。其实,在进行未来3年的中期投资布局时,不妨跳出这2个极端的心态,积极寻找能“穿越牛熊”的中期投资品。

  沈涛指出:从2002年5月至2011年5月,以每三年作为一个理财周期,即2002年5月到2005年4月、2005年5月到2008年4月、2008年5月到2011年5月,上证综合指数收益率分别为-30.02%、223.67%和-20.09%;同期信用债的表现却稳,中债综合财富指数收益率每个周期内均保持正收益,分别为5.43%、9.11% 和12.39%。他指出,数据表明,以信用债为主的债券投资品可能是穿越牛熊较好的投资品种之一。

  为何信用债投资封闭几年可能更好?那么,社保基金为什么会提出封闭5年的要求呢?

  沈涛表示,这主要从几个方面考虑。首先,信用债它的发行规模一般较小、一旦发行结束后愿意卖出的也少交投并不活跃。如果是类似于一般的开放式基金那样来运作,每天新增的申购就可能把总体的收益率拖累下来;如果突然出现巨额赎回而市场上的机构并不知晓,就有可能需要大幅度折价把债券卖掉从而影响收益;即使在正常申购赎回规模下,投资管理人为了应付日常的申购赎回,也要保留一定的现金头寸,从而拖累整体的收益。

  其次,封闭运作的情况下,投资管理人可以直接在市场上购买一些期限和封闭期一样长的信用债。由于信用债是没有国家信用的债券,在承担比国债更高的风险的前提下,同期限的信用债有望比国债的到期收益率要高,如果精心挑选、持有到期,是有可能取得比买同期限国债更高的收益率的。沈涛指出,假设现在市场上有几个信用债产品久期都是5年,到期年收益率为6.5%,我只要买入并持有到期,只要这几个信用债到期能兑付,就可能拿到32.5%的收益。在买入后,如果市场上的信用债收益率上涨了,或者下跌了,对这笔投资的到期收益都没有太大的影响。投资人要做的就是持有到期,按时兑付就可以了。尤其在较高利率水平时期,这个策略更经常被采用。当然,信用债和国债不一样,是没有国家信用的债券,因此一定要有专业知识、精心挑选,如果所买的信用债到期无法兑付,风险也是相当大的。

  为何要找专业的信用债管理人?如果信用债市场这么靠谱,是否可以像买国债、股票那样自己来买呢?

  沈涛说,答案应该是“否”。

  沈涛指出,除了前面提到的,信用债是没有国家信用的债券,发债主体各不相同,因此需要专业的人员、专业的评级体系来进行挑选;第二个原因,是通过基金等集合理财的方式,才能够建立一个信用债产品的组合,避免只持有一种信用债风险。

  而最重要的原因,沈涛指出,在于目前信用债市场的大部分品种只有机构投资者才能参与。目前债券市场有两块,一块是普通投资人能参加的交易所市场,一块是只有银行、保险基金管理人等专业机构才能参与的银行间市场。目前,在银行间市场托管的信用债规模超过90%,其中短期融资券、资产支持证券、中期票据、集合票据等只有银行间市场有。要参与信用债市场、选择到合适的品种,普通投资者也许只有一个途径,即通过基金等机构投资人间接地参与。

  沈涛最后表示,最近一个阶段城投债的下跌,一方面向投资人揭示了债券市场也是存在风险的;另一方面,也给专业的投资管理人提供了更好的入市时机。展望2011年中起的未来3年,穿越牛熊,不妨看看信用债。

分享到: 分享到腾讯微博 | 分享到新浪微博 |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第一金融网免责声明:
    1、本网站中的文章(包括转贴文章)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若作者有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它网站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
    2、文章来源为均为其它媒体的转载文章,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转载是处于提供更多信息以参考使用或学习、交流、科研之目的,不用于 商业用途。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转载文章涉及您的权益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化和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来信:fengyueyoubian#sina.com (请将#改为@)。
    3、本网站所载文章、数据、网友投稿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与第一金融网站无关。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对本文内容有疑义,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网友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姓 名: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专题栏目
    全站专题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文章列表 | 网站地图 | 征稿启事 | 广告服务 | 意见反馈 |

    Copyright©2006-2011 afinance.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第一金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