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金融网主办
   | 网站首页 | 金融焦点 | 银行 | 股票 | 基金 | 保险 | 期货 | 股评 | 港股 | 美股 | 外汇 | 债券 | 黄金 | 理财 | 信托 | 房产 | 汽车 | 生活 | 行情中心 | 
»您现在的位置: 第一金融网 >> 股票 >> 权证B股 >> 正文

国际板利空压顶 B股“死结”难解

2011-6-13 9:15:35  文章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关键词:权证B股
核心提示: 四天内暴跌15%,B股指数遭遇重创。 近段时间以来,随着管理层一次又一次的“喊话”,国际板推出的预期愈来愈浓。在此背景下,B股的“鸡肋”地位也越来越明显,作为中国股市的一个过渡品种,其历史使命早已

  四天内暴跌15%,B股指数遭遇重创。

  近段时间以来,随着管理层一次又一次的“喊话”,国际板推出的预期愈来愈浓。在此背景下,B股的“鸡肋”地位也越来越明显,作为中国股市的一个过渡品种,其历史使命早已完成,而历史遗留问题已经到了不能再拖的地步。正因如此,在国际板渐行渐近的时候,B股的颓势就成了投资者心头的痛,也成了绑住A股的“死结”。

  现状扫描

  国际板从利好到利空 B股估值优势丧失

  国际板曾经刺激B股大幅上扬,如今又导致B股大幅下跌,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市场对B股的前景越来越担忧,国际板不会是B股的救命稻草,B股的地位异常尴尬。

  国际板曾是B股大利好

  2010年8月24日,B股指数放量大涨5.06%,而当日上证综指的涨幅仅有0.41%。

  对于当日B股的异军突起,市场人士将原因归结于中金公司的一份报告。

  中金公司策略分析师郝宏在研究报告中指出,中国正计划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推出国际板,此举可能导致A股与B股合并。基于此,考虑到A股股价普遍高于B股的现实和人民币可能升值的预期,B股有望在未来几个月内出现一轮大幅度上涨。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中金公司报告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早在2010年7月8日,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主任方星海就曾表示,上交所将在2011年正式推出国际板,允许境外公司在中国股票市场挂牌交易。

  而在此预期下,2008年10月28日股市见底至2010年8月24日,B股指数累计上涨180.75%,远高于上证综指同期53.79%和深成指95.55%的涨幅。

  此外,国家外汇管理局在去年8月4日表示,“有重点、有选择地推动资本项目改革”,此举被市场解读为国际板推出之前奏。湘财证券策略分析师徐广福指出,国际板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资本如何自由跨境流动的问题。如果资本跨境流动可以更加便利和自由,那么长期以来困扰B股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B股价值就会凸显出来。

  从利好到利空

  然而,事情的进展却悄然发生着变化。

  随着高层提及国际板的消息越来越频繁,推出国际板的日子似乎也越来越近了,其对B股的影响却遭遇了从利好到利空的180度转变。

  2011年5月17日,证监会办公厅副主任王建军表示,“推出国际板的条件快要成熟了”。当日,B股指数在盘中大幅跳水后又大幅拉起,显示出市场分歧开始加大;5月20日,证监会主席尚福林表示“我们离推出国际板越来越近了”。当日,B股指数一路低走,下跌0.56%,次日便暴跌3.48%;6月6日,上海市副市长屠光绍表示“推出国际板所需的四大条件已经基本准备到位”。之后一个交易日,B股指数盘中大幅杀跌,揭开了此轮暴跌的序幕。随后四个交易日,B股指数累计跌幅高达15%。这其中,6月9日,B股指数暴跌7.9%,数十只个股跌停。

  对于此轮B股暴跌的原因,国际板被认为是“罪魁祸首”。

  天相投顾分析师仇彦英指出,推出国际板之后,B股可能被边缘化。

  国都证券策略分析师张翔表示,B股市场连续出现的大幅杀跌,可理解为国际板推出预期所引发的调整。不排除内地市场尚未获知的重要信息和政策动向,被海外投资机构获知。

  国际板与B股相矛盾?

  国际板从利好到利空的转变,或许与事态变化的背景有关。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从去年8月份首次“曝光”国际板的消息至今,已经过去了近10个月,但市场只听到国际板的呼声越来越多,却并没有看到管理层提出如何解决B股的问题,更别提市场期望的“A股与B股合并”的政策方针。

  而一旦A股和B股并没有合并的打算,国际板推出后,原本已经如同鸡肋的B股,其市场地位、估值体系、影响力、关注度势必更下一个台阶。

  从目前市场的观点看,对B股的担心大致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资金分流问题。目前,沪市B股是以美元交易,如果国际板推出也是以美元交易结算,考虑到国际板引入的都是国际大型知名企业,市场认可度远高于目前的B股,极有可能形成分流B股资金的局面。

  此外,中原证券分析师张刚指出,由于B股市场是用美元、港币作为结算单位的,具有不方便、成本高的特点,容易在国际板上市之后,造成B股投资者的挤出效应。

  二是压低B股价值中枢的可能。目前,A、B股合并的举措并没有推出,上交所推出两个以美元结算的细分市场的可能性不大。那么,国际板以人民币交易结算的可能性更大。而一旦以人民币交易结算,市场难免不会把国际板的估值与美股、H股、B股、A股“一篮子”地相提并论,从而导致A、B股价值中枢的降低。

  历史回顾

  从创新品种到“鸡肋”B股历史使命已完结?

  在沪深股市,B股作为一种创新曾被市场、管理层寄予厚望。然而,如今它却走向了没落。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从设立的初衷看,B股本就是一个过渡产品,其走向消亡也是必然。只不过,这种消亡或会带来免不了的阵痛。

  B股诞生

  在沪深股市的历史上,B股是绝对的老字辈。仅仅在沪深股市创立两年后,B股就得以推出。

  1992年2月21日,首只B股——原名为真空电子的上电B(900901,收盘价0.437美元)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同日,B股指数挂牌。

  资料显示,所谓的B股中的“B”并没有特殊含义,仅是为了与“A”股相区别。B股的正式名称为“人民币特种股票”。根据交易规则,B股以人民币标明面值,但以外币买卖结算。沪市的B股以美元交易,深市的B股以港元交易。

  值得注意的是,近十年来,B股没有再发行过新股。最后发行的B股是凌云B(900957,收盘价0.492美元),其上市时间为2000年7月28日。

  截至目前,可交易的B股共有106只,沪市、深市各有53只。有意思的是,虽然B股历史长达近20年,但目前B股的数量还不及历史仅一年多的创业板股票数量的一半。最近十余年,B股已明显丧失了融资功能。

  已完成历史使命?

  中国股市创立B股的初衷是吸引外国资金。

  资料显示,2001年2月19日之前,B股只对外国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地区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定居国外的中国公民等开放,境内的自然人和一般法人不得进入B股市场。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外资大规模投入中国实业,外资投资中国市场的渠道增多,B股的交易开始趋于平淡。

  在此背景下,证监会宣布B股对境内持有外汇居民开放,从而带动B股出现一波井喷式行情,股指暴涨4倍,成交额暴增17倍。

  对于当时B股迎来的新机遇,市场看好声一片。有分析人士认为,将资金放进B股是要发挥B股的再融资功能,是要壮大B股市场。然而,这样的愿望最终没有实现。

  由于B股新股发行停滞,投资标的依旧较少,美元、港元交易结算并不方便,再加上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等制度的推出,B股的市场关注度持续下降,原本用以吸引外资的B股,其使命也似乎成为历史。

  目前,单只B股一日的成交额最多不过1亿~2亿元人民币(折算后),少的甚至只有十几万元人民币(折算后)。

  A、B股价差畸高

  由于沪深股市是多元化市场的集合,对于B股来说,其最大的吸引力便是估值相对要低。

  统计显示,目前共有85家上市公司同时拥有A/B股,如万科A/B股、张裕A/B股等。虽然B股以美元或港元结算,但其代表的仍然是人民币资产,并且和A股一样享有平等股东权益。也就是说,一家上市公司创造出同样的价值,股东分享同样的权益,但却持有不同类型和价格的股票

  那么,既然是同一份资产被不同的货币标价,除扣除可能产生的汇兑损失等摩擦成本之外,其价格应该是相同的或者非常接近的。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发现,B股的市盈率普遍比A股要低。比如,B股中市盈率最低的五只含A股股票分别是深物业B(200011,收盘价6.06港元)、长安B(200625,收盘价5.15港元)、中集B(200039,收盘价11.96港元)、江铃B(200550,收盘价18.74港元)、鲁泰B(200726,收盘价6.97港元),对应的市盈率依次为2.76倍、4.16倍、5.1倍、6.42倍、7.3倍。

  然而,其对应的A股的估值却高出不少。深物业A(000011,收盘价11.79元)的市盈率为6.2倍,长安汽车(000625,收盘价8.76元)、中集集团(000039,收盘价20.22元)、江铃汽车(000550,收盘价24.8元)、鲁泰A(000726,收盘价10.74元)的市盈率依次为8.1倍、9.9倍、9.8倍、12.9倍。

  如果说B股的低估值曾是其一大优势的话,如今,在A、B股合并无望,国际板即将推出之际,低估值对B股来说已经没有了任何意义。

  前景预测

  回购不易 拯救B股期待政策强音

  B股的落寞并非没有起死回生的机会。2008年中期,丽珠集团(000513,收盘价26.80元)回购B股曾使B股改革之声乍起,然而,最终得不到其他B股公司的回应。对投资者而言,B股已是伤心地。如今,国际板即将推出,伤心地是迎来转机,还是变成新的噩梦?

  丽珠曾回购B股

  2008年的大熊市不但重创了A股,同样也让B股暴跌。统计显示,沪指在大熊市中最大跌幅为71%,而B股指数的跌幅高达76.5%。不过,谁也不曾料到,B股市场出现了A股历史上史无前例的重大事件——回购。

  2008年6月5日,停牌两个月后的丽珠集团宣布,公司拟出资不超过1.6亿港元通过深交所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B股,回购价不超过16港元/股,停牌前丽珠B收盘价为12.36港元/股。

  对当初丽珠集团回购B股的解读。市场予以了三点看好:首先,丽珠集团近年来公司业绩不断提升,股价却大幅下跌,回购将有利于公司维护市场;其次,由于回购股份后公司的总股本将缩小,每股净资产将提高,而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将上升,有助于公司估值水平的提升;丽珠回购最大的亮点并不是公司回购本身而已,而是B股历史问题的反思导火索。

  海通证券分析师张崎认为,随着人民币不断升值及B股独有的估值优势,B股理应成为境内居民最佳的外汇投资工具。然而,随着A股市场逐步放开对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的份额,B股市场的地位进一步削弱,其存在的意义和市场效率均显著降低。B股的政策方向已成为困扰这个市场的根本问题。

  显然,丽珠集团的回购虽然只是个案,但从市场反应上看,还是能够看出其中的积极因素,那就是无论丽珠的回购是否成功都是市场对B股的一次有益尝试,同时也有利于管理层对B股何去何从进行思考。

  对此,有市场人士更是将其比喻为:“B股市场改革冲刺的发令枪己经打响”。

  B股改革还需政策强音

  然而,这一枪并未得到B股上市公司的回应。

  在丽珠集团宣布回购后,《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曾采访了多家B股公司。但包括古井贡酒(000596,收盘价72.89元)、上海机电(600835,收盘价11.43元)、陆家嘴(600663,收盘价14.82元)、金山开发(600679,收盘价10.20元)等含B股的上市公司都表示无意回购。截至目前,丽珠集团的回购成为“绝唱”。

  值得注意的是,管理层对B股回购表现出积极的姿态。

  记者发现,在丽珠回购B股后不久,证监会有关负责人频频表态支持回购,并出台了《上市公司回购股份的补充规定(征求意见稿)》。

  在该新规中,最引人注意的是“放松回购管制”、“尽可能简化程序鼓励上市公司回购”等内容。也就是说,上市公司在二级市场回购股份不必再经过证监会的行政审批,而只需备案即可,其中包括B股公司。

  然而,从现实来考虑,回购注销股份可以增厚公司业绩,对投资者来说是件好事,但对上市公司来说面临问题。比如资金问题,回购需要动用大量资金,而且是用美元和港元;此外还有经营问题,公司拿出大笔的现金回购股份,经营如何保证?

  显然,回购新规并不是行政命令,对追求经济利益的上市公司而言,回购更显得“无利可图”。而要想解决B股历史遗留问题,还需要政策发挥更大的能量。

  业内呼吁

  解决B股历史遗留问题迫在眉睫

  每经记者 赵笛 实习记者 曾里

  对如何认识国际板,如何解决B股历史遗留的问题。昨日(6月10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了业内专家、私募投资者等市场人士。虽然,他们的观点不同,但其憧憬的方向大致相似,即B股的问题亟待解决。 B股大跌有因

  对近日的B股市场大跌,不少市场人士将“罪魁祸首”归咎于国际板的推出,对此,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直言不讳:“B股市场大跌和目前国际板的推出没有任何关系,怪罪于国际板是市场的错误认识。”

  在他看来,B股大跌有两个原因:一是A股市场近两个月的连续破位,表明市场已对A股走势不太看好,B股存在补跌的情况;其二,B股市场作为一个历史产物,正走向“消亡”之路,资金出逃是个必然。

  “早期建立B股市场,是用来储备外汇资金的一个暂时性市场。如今外汇储备已经足够,在完成这个历史使命后,B股市场就没有存在的价值。”董登新表示。

  “为什么说B股市场是一个鸡肋?可以这样理解,用某种计价货币其实是体现一个国家的主权,让一家企业在A、B股市场同时挂牌上市,用不同货币计价,相当于公司拥有两个市值,而且彼此相差甚远。”董登新认为,长此以往,B股市场容易扭曲上市公司的估值体系。而且,市场只要找到一个概念,就拿B股炒一把的情况屡见不鲜,早前是借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如今又是“国际板”,其实这些都说明B股市场的“鸡肋”性。

  事实上,监管层越来越频繁地提及国际板,已经触动了证券市场的敏感神经,国际板对资金到底有多大的吸引力需要从各方市场表现来充分验证。

  在董登新看来,目前借国际板概念炒作B股已经成了市场的惯用伎俩,而投资者需要练就“金身”,不用太担心市场资金的分流。“可以预计,将来推出的国际板会是一个嵌入A股市场的大市值板,吸纳的将是在欧美发达市场挂牌的优质公司。”这些公司对价值投资者会更有吸引力。这和当下市场偏好中小板、创业板股票的“短炒客”不是同类人群,资金分流也就无从谈起。

  至于拉低A股估值一说,董登新认为毫无根据,目前A股的大市值蓝筹股估值并不高,部分银行股的估值甚至低于同类境外企业,即使将来推出国际板,境外企业也只会让市场估值更趋于合理和健康。

  私募:AB股合并是唯一道路

  作为深圳的私募,深圳海润达资本总裁仇天镝表示自己不投资B股,但身边不少朋友在投资B股。作为市场的参与者,面对如何解决B股这个“老大难”问题,仇天镝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那就是深B股合并到H股,沪B股合并到国际板。

  “从表面看,B股暴跌有几方面的原因。”仇天镝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首先,全球流动性收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B股市场的资金流向,不排除部分资金套现B股的可能性;其次,美券商看空中国概念股引发B股急挫;其次是国际做空资金可能借道B股做空指数;最后,国际板即将推出的信息渐趋增多,而B股市场目前的去向没有清晰的定论,所以越来越多的资金开始考虑撤离。

  “其实,B股暴跌和经济有关。”仇天镝认为,目前A、B股是一同下跌,股市下跌的真正原因还是通胀的高企、货币紧缩政策带来经济增速减慢、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下降,估值重心下移,“国际板”只是导火索。

  谈到B股的未来,仇天镝认为,解决B股的问题,可以将深B股合并到H股,沪B股合并到国际板。

  “不过,如果"国际板"不以人民币计价,那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仇天镝认为,以人民币计价是人民币变现国际优质资产的一个渠道,国际板肯定需要以人民币交易。在此背景下,解决B股尴尬处境的唯一办法是让其变成人民币计价,即AB股合并。

分享到:转播到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 分享到新浪微博新浪微博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第一金融网免责声明:
    1、本网站中的文章(包括转贴文章)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若作者有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它网站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
    2、文章来源为均为其它媒体的转载文章,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转载是处于提供更多信息以参考使用或学习、交流、科研之目的,不用于 商业用途。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转载文章涉及您的权益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化和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来信:fengyueyoubian#sina.com (请将#改为@)。
    3、本网站所载文章、数据、网友投稿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与第一金融网站无关。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对本文内容有疑义,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网友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姓 名: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专题栏目
    全站专题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文章列表 | 网站地图 | 征稿启事 | 广告服务 | 意见反馈 |

    Copyright©2006-2011 afinance.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第一金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