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金融网主办
   | 网站首页 | 金融焦点 | 银行 | 股票 | 基金 | 保险 | 期货 | 股评 | 港股 | 美股 | 外汇 | 债券 | 黄金 | 理财 | 信托 | 房产 | 汽车 | 生活 | 行情中心 | 
»您现在的位置: 第一金融网 >> 期货 >> 国内期市资讯 >> 正文

卓创资讯:加息?钱荒? 各持因果

2011-6-22 16:54:06  文章来源:卓创资讯  作者:房文龙
关键词:加息
核心提示:
    “钱荒”已成为眼下最热的名词,在6月20日各银行清缴法定存款准备金之后,资金面更趋紧张,资金利率一涨再涨。直接反映在银行之间拆借利率的居高不下,不管是短期还是长期。5%的隔夜拆借利率甚至高出了10年期国债的利率水平,而民间高利贷也已经成为“钱荒”之下无奈的选择。
 
    “钱荒”从银行内部发生,在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间无限放大,资金链的绷紧甚至断裂直接威胁到实体经济的运行。不断提高存准率使资金面愈收愈紧,中小企业贷不到款,又面临用工荒,高成本赋税等因素,企业生存的空间越来越小。无奈之下只有向民间借贷求救,但高额的借贷利率也让企业欲哭无泪。而与之相对的是,仍然可以看见越来越多的公司通过海内外上市获得巨额资金、出手阔绰;民间资金高息放贷、借贷利率节节攀高;金银价格大起大落、游资投机花样迭出,寻找出口的资金在中国市场中左右突围。一方面是“钱荒”,一方面是“游资”充盈,造成这种现象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呢?为什么大量的游资不去弥补实体经济资金的缺口?很好理解,银行利率和民间借贷利率的巨大息差,使游资纷纷涌向可以炒作的虚拟经济中,借以套利,资金流向越来越扭曲。面临如此大的息差,央行为什么不采取加息来消减,反而频频提高存准率不断收紧早已绷紧的流动性呢?
 
    央行提高存准率,旨在控制货币供给;而央行升息,则主要在于遏制货币需求。一方面,货币供给被控制的很紧;另一方面,央行却在遏制货币需求上几乎不作为。这样一来,中国的货币市场焉能会有均衡?中国宏观经济还不会“被扭曲”和“被畸形”?
    近来愈演愈烈的存款搬家,将银行存款的负利率推到风口浪尖上,央行迟迟不上调人民币存贷款的基准利率,使居民和企业的储蓄一直为实际负利率,这无疑又是在替政府向全国老百姓征收 “通货膨胀税”。负利率使银行吸金越来越难,政府又不断收紧银行流动性,银行闹钱荒是必然。
    早在端午节之前,市场对加息就预期强烈,那时钱荒已出现端倪,但即使面对如此多的加息预期,央行为何迟迟不采取行动呢?是还未到时机还是央行有所隐忧和顾忌?答案显然是后者,那央行在担心什么呢?
 
    央行加息,首先会推高债务的总量,而这方面首当其冲的是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地方政府的巨额负债早已不再是什么秘密,去年专家预计是7-9亿,按照银监会最近的数据,截止2010年末,债务总量上升到9.5亿,更有甚者预计今年会达到14亿,虽然地方债务没有具体的数字,但不管怎么说,负债已经很庞大,如果加息过快,地方政府的债务总量会有巨大的增加。国有企业和政府部门占据了银行每年大部分的贷款, 加息会加重这些单位的负担,在中国这种体制下,既得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纠葛会不会是央行政策制定的一种羁绊?
 
    网上盛传的央行不加息是为了防止热钱的过快流入,防止过多的热钱来国内赚取利差,而外汇局的统计数据也显示,今年来,热钱流入的速度不断加快。但反观当今世界,做空中国的声音越涨越高,热钱为何还会不断流入呢?是为了赚取利差还是为了短期套利?但是仔细查看一下热钱的流入动向,大部分还是流入房地产,矿业等资金短缺行业,并没有大量的流入金融行业。说明什么呢?由于资金链的不断收紧,企业越来越多的使用外资,热钱的流入不是为了从息差和币值上升中套利,而是为了炒短线资金的高额利润。
 
    以上种种的现象,究其源头,是市场负利率导致的症结或症结扩散,只有通过提高利率来不断消减银行和游资之间的息差,才能改变目前这种格局,抑制地方政府,企业甚至外资的投资冲动,减少国内的通胀压力,使货币和经济回归平衡。
 
    但如果通过大幅度的提高银行利率,将会对人民币汇率产生很大的影响,人民币过快升值,会冲击以出口为导向的企业生存空间。而这个问题解决的最好途径是由出口转向扩大内销,内销的关键还在于消费能力。银行利率的提高将会遏制货币需求从而导致需求下降。
 
    经济学中有一个思维,是均衡,不管加息的结果是何种悖论,总会有一个平衡点,兼顾各方面,将引起的不良后果降低到一个最低点。加息的幅度和时间点都会成为关键。
分享到:转播到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 分享到新浪微博新浪微博
第一金融网免责声明:
1、本网站中的文章(包括转贴文章)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若作者有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它网站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
2、文章来源为均为其它媒体的转载文章,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转载是处于提供更多信息以参考使用或学习、交流、科研之目的,不用于 商业用途。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转载文章涉及您的权益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化和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来信:fengyueyoubian#sina.com (请将#改为@)。
3、本网站所载文章、数据、网友投稿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与第一金融网站无关。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对本文内容有疑义,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网友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姓 名: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专题栏目
    全站专题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文章列表 | 网站地图 | 征稿启事 | 广告服务 | 意见反馈 |

    Copyright©2006-2011 afinance.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第一金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