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金融网主办
   | 网站首页 | 金融焦点 | 银行 | 股票 | 基金 | 保险 | 期货 | 股评 | 港股 | 美股 | 外汇 | 债券 | 黄金 | 理财 | 信托 | 房产 | 汽车 | 行情中心 | 
»您现在的位置: 第一金融网 >> 基金 >> 基金研究报告 >> 正文

中国经济转型趋势与改革重点

2013-10-16 9:16:54  文章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核心提示:■我国未来5~10年经济转型与改革三大趋势。走向消费大国趋势:初步分析表明,只要消费需求能够有效释放出来,就有可能支撑未来10年7%左右的中速增长。为此,加快推进消费主导的经济转型,既是短期政策的着力点,又是中长期发展的重点。推进人口城镇
 ■ 我国未来5~10年经济转型与改革三大趋势。

  走向消费大国趋势:初步分析表明,只要消费需求能够有效释放出来,就有可能支撑未来10年7%左右的中速增长。为此,加快推进消费主导的经济转型,既是短期政策的着力点,又是中长期发展的重点。

  推进人口城镇化趋势:人口城镇化的发展空间是我国未来几年发展的最大潜力,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走向公平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重点。

  开放型服务业加快发展趋势: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在于服务业的转型升级,出路在于发展开放型服务业。 

  ■ 未来改革三大重点:一是以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为重点的改革,包括加快推进资源要素价格改革、推进金融体制改革、推进垄断行业改革、以公益性为重点调整优化国有资本配置;二是以协调利益关系为重点的改革,其中应把中等收入群体倍增作为协调利益关系的重大任务;三是以着力解决体制机制性腐败为重点的改革攻坚。未来几年,我国的市场化改革能不能取得重要突破,决定性因素在于政府的转型改革。

  ⊙迟福林

 

  把握我国未来5~10年经济转型与改革的大趋势,有三个问题很重要:首先,要对未来5~10年我国新的战略机遇有客观的估计。扩大内需,释放13亿人的消费需求,是最重要的战略机遇。这既对我国走向公平可持续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又对世界经济再平衡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其次,把握新的战略机遇,核心是经济转型的实质性进展。从投资主导型转变为消费拉动型、创新驱动型,既是经济转型的重大课题,又是把握战略机遇的关键所在。就是说,破题经济转型,才能释放发展潜力。再次,转型与改革高度融合,改革不突破,经济转型就难以破题。我国的改革又到了一个历史性的关键点。

 

  经济转型的三大趋势

  未来几年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总的判断是:在内外发展环境深刻变化的特定背景下,能否在转型与改革上取得实质性突破,并由此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决定着2020年我国能否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决定着我国未来10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前景。

  1,走向消费大国的大趋势

  面对外部市场的变化,我们需要有个客观估计,即外部市场尤其欧美市场的萎缩将是个中长期的趋势。在这个大背景下,我国内需、尤其是13亿人潜在的消费需求释放是最重要的战略机遇。我从2008年开始提出,我国需要从投资大国走向消费大国。到现在,我认为关键还是在于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用10~15年的时间使我国成为一个消费大国。

  (1)我国的内需规模究竟有多大?

  总体估计,我国消费潜力巨大。初步测算表明,到2016年,我国消费需求规模有可能达到30万亿元人民币;到2020年,我国可望释放的潜在消费需求规模有可能达到45万亿~50万亿元人民币。考虑到消费引致的投资需求,我国的内需总规模有可能接近百万亿元人民币。

  ——消费规模增长潜力巨大。商务部公布的《国内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预测,相比2010年,到2015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从15.7万亿元上升到30万亿元,以年均增长3万亿的规模扩张。

  ——消费主体将不断扩大。我国7亿多农村人口的消费潜力十分引人注目,被认为是世界经济版图上少有的亮点。这个潜力的释放,将对未来5~10年扩大内需战略产生决定性影响。

  ——投资需求潜力巨大。以文化产业投资需求为例,要实现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由目前占GDP的3%上升至2015年的5%、2020年8%的目标,需要大量的投资。按GDP年均7.5%增速、投资产出系数1.44计算,到2015年,我国文化产业需要投资2.22万亿,2020年需要投资5.01万亿。未来5年需要累计投资7.58万亿,未来10年需要累计投资20万亿左右。

  (2)全社会的消费需求结构发生哪些重大变化?

  总的概括是,进入发展型新阶段,全社会消费需求结构发生重要变化。主要是:生存型消费需求减少,发展型消费需求增多;物质型消费需求减少,服务型消费需求增多;一般私人产品短缺矛盾减少,基本公共产品短缺矛盾增多。我国开始进入以人的自身发展为目标的发展型新阶段,消费结构升级和消费需求释放是一个大趋势。由此,我们需要适应这样一个大趋势推动消费主导的经济转型。

  (3)扩大内需能否支撑未来10年7%左右的中速增长?

  ——我国开始进入中速增长的新阶段。我国经济正面临增长明显下滑的现实风险。在长达30余年9.9%的高速增长成为历史后,未来10年经济增长前景如何,能否继续保持7%左右的中速增长,已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话题。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上升。初步测算表明,消费增速每提高1个百分点,经济将增长0.76个百分点。由此可以估算消费需求释放不同情景下的经济增长前景:若2012~2020年城乡居民消费年均实际增速为7.66%~8.92%,由此推算同期经济年均实际增速可能会达到7.07%~7.96%。这表明,随着消费需求的有效释放,未来10年实现7%左右的经济增长是有条件、有可能的。

  总的判断是,我国巨大的消费潜力蕴含着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与其他国家不同,未来10年我国仍处于上升的通道,关键在于拥有巨大的消费潜力这个突出优势。初步的分析表明,只要消费需求能够有效释放出来,就有可能支撑未来10年7%左右的中速增长。为此,加快推进消费主导的经济转型,既是短期政策的着力点,又是中长期发展的重点;既是发展面临着的突出矛盾,又是改革面临着的重大挑战。

  2,推进人口城镇化的大趋势

  总的来说,人口城镇化的发展空间是我国未来几年发展的最大潜力。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

  (1)我国城镇化处在怎样的发展阶段?

  ——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一般来说,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城镇化率在65%左右。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后期,2012年城镇化率为52.6%,而人口城镇化率仅有35.2%。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的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10~15个百分点,这种滞后同时也带来了发展的空间。

  ——人口城镇化空间巨大。2012年,我国的人口城镇化率仅为35.2%,远低于2011年世界52%的平均水平。如果能打破政策与体制掣肘,每年就有可能提高1.5~2个百分点。到2020年,人口城镇化率就有可能接近2011年世界平均水平;到2030年,有望进一步提高到65%~70%的峰值,基本实现人口城镇化。就是说,未来20年左右,我国的人口城镇化率有望实现倍增。

  (2)为什么说新型城镇化是我国未来10年发展的最大潜力?

  ——城镇化是推动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城镇化对服务业发展提出现实需求。在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中,人口集聚、生产方式的变革、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会带来庞大的生活性服务需求;城市发展要素的配置,社会分工的细化,不同产业的衔接,也会带来庞大的生产性服务需求。

  ——以人口城镇化带动中等收入群体的持续增加。由于工业收益与服务业收益远高于农业收益,发达国家历史上中等收入群体的形成,主要源于人口城镇化及其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从我国城镇化的历史来看,城市扩张和城镇人口增长为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关键在于能不能推进人口城镇化的转型与改革。

  从实践分析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本走了一条以规模扩张为主要特点的城镇化道路。传统城镇化模式在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经济社会代价。进入发展型新阶段,促进公平可持续发展成为新型城镇化的根本目标。未来5~10年,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提高城镇化质量,重在推进人口城镇化的转型与发展,并在这个基础上实现人的城镇化。

  未来5~8年,以人口城镇化为主要载体扩大内需,以制度创新为重点释放城镇化的需求潜力,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走向公平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重点。总的建议是,用3年左右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基本上使有条件的农民工市民化;用5年左右时间,形成人口城镇化的制度框架;用8年左右时间,基本形成人口城镇化的新格局。

  3,开放型服务业加快发展的大趋势

  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在于服务业的转型升级,出路在于发展开放型服务业。估计未来5~10年,我国的开放型服务业将呈现加快发展的大趋势。

  (1)服务业增长空间巨大。

  ——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世界平均水平达到70.9%。2011年我国服务业比重仅为43.4%,与世界平均水平差近30个百分点,比某些同等收入水平的发展中国家低10个百分点左右。应当说,未来几年,我国的服务业有着巨大的增长空间。

  ——服务业处于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从国际经验看,城镇化率达到50%以后是服务业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日本服务业是工业产值的3倍,德国是2.68倍,我国仅有0.98倍。应当说,我国进入工业化中后期,是服务业大发展的重要阶段。

  (2)服务业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明显提升。未来5~8年,通过加快服务业发展,释放服务型消费潜力,不仅能缓解当前的产能过剩,为发展现代制造业提供条件,也为保持我国中速增长提供重要的产业支撑。

  ——服务业将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大力发展服务业为城镇化进程中转移大量劳动力提供重要条件。目前,发达国家服务业比重和就业比重大多在70%~80%,而我国服务业比重仅有43%,就业比重只有36%,服务业发展的潜力很大。如果城镇化在未来继续保持较快速度,未来10年,服务业比重有望达到60%左右,服务业就业占比达到50%以上,由此将增加约1.2亿个左右的就业岗位。

  (3)服务业发展关键在于体制机制创新。

  从总体上看,有利于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远未形成,还面临金融、土地、税收、行政审批、价格等多种制度障碍。未来8年,基本形成服务型经济体系,关键是加快服务业的市场开放,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与体制创新。在银行、证券、保险、电信、邮政快递等行业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取消经营范围限制;在教育、医疗、文化等行业扩大开放试点的同时,调整服务业用地政策,创新服务业政策体系,最大限度地为服务业发展“松绑”。

 

  转型直接依赖于重大改革的突破

  我国改革正处于深水区和攻坚阶段。与以往相比,改革的深刻性、复杂性、艰巨性前所未有:转型与改革交织融合,经济转型、社会转型、治理转型都直接依赖于重大改革的突破。

  未来几年改革面临三大选择:经济转型到了关节点,改革重在形成拉动消费支撑中速增长的体制机制;社会转型处于临界点,改革重在建立有效协调利益关系的体制机制;治理转型到了关键点,改革重在建立有效治理腐败的体制机制。

  1,以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为重点的改革

  抓住扩大内需的战略机遇,释放人口城镇化的最大潜力,关键在于以市场化改革为最大红利,形成以拉动消费支撑7%左右中速增长的体制格局。

  (1)以理顺资源要素价格为重点,深化价格改革。当前,是加快推进资源要素价格改革的一个较好时机。建议1~2年内,全面推进成品油、天然气市场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加快完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全面实行水电气梯级价格制度;加快资源税改革。2~3年内,建立完善的碳源碳汇监测与调控机制,逐步扩大碳交易范围,适时建立全国性碳交易市场体制;全面开展排污权交易。

  (2)以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为重点推进金融体制改革。第一,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实现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金融资源。第二,加快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第三,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以多种形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尤其是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投资中的使用;拓展人民币使用的地域范围;推进在岸市场开放与离岸市场培育,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开放。

  (3)以放开市场、引入竞争为重点推进垄断行业改革。建议未来2~3年内,在铁路、电力、电信、石油、民航、邮政等领域,将自然垄断和竞争环节切实分开。竞争性的领域对民间资本全面放开;自然垄断的领域吸纳民间资本广泛参与。对城市公用事业,尽快健全特许经营制度,形成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对食盐等政企分开滞后的领域,在加快政企分开、实行管办分离的基础上对民间资本放开。建议开征垄断利润调节税。

  (4)以公益性为重点调整优化国有资本配置。这些年来,国有资本在做大总量上功不可没,但随着公共产品短缺的矛盾凸显,国有资本配置应当调整。

  ——从全局出发,发挥国有资本的作用,关键在于国有资本的投资范围和领域的战略性调整。国有资本应当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重点配置到义务教育、基本公共医疗以及基本住房保障等公共产品领域。

  ——国有资本应当逐步提高收租分红的比重。按照国际惯例,上市公司股东分红比例为税后可分配利润30%~40%。相比而言,央企上缴红利明显偏低。对短期内难以退出一般竞争性领域的国有资本,逐步提高收租分红比例,建立常态化的国有企业收租分红机制,争取“十二五”末期不低于30%。

  ——以国有资本的部分股权补充养老基金缺口。在公共产品短缺的背景下,国有资本在全局中发挥了作用,除了在国民经济重要领域保持控制地位以外,更重要的是在提供公共产品方面要有所作为,由此对国有资本的配置进行战略性的调整。

  (5)加快农地物权化制度创新,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农民对土地的使用权是物权还是债权,到现在还有各种争论。我一直主张,在严格农地性质的前提下,承认农民对土地的使用权是一种物权,受物权法的保护。在这个大前提下,农村的土地流转才有制度性保障。

  2,以协调利益关系为重点的改革

  以民富优先为导向,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为重点,以创新社会管理为关键,尽快形成常态化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利益协调机制、利益共享机制。

  (1)把中等收入群体倍增作为协调利益关系的重大任务。

  ——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太低,不仅是制约消费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社会转型的关键性因素。

  ——推进城镇化、加快收入分配改革,为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提供重要条件。如果能把每年中等收入群体占比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作为收入分配改革的目标,由此,到2020年中等收入群体占比有可能达到40%,中等收入群体从3亿扩大到6亿左右。实现这一目标,无论是对我国消费的拉动,还是加快社会转型、化解社会矛盾、形成合理社会结构都是一个战略性的选择。在中等收入群体比重过低的情况下,社会结构不合理,社会风险很难解决。

  (2)尽快破题收入分配改革。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收入分配改革总体方案,确立了很好的原则,需要进一步具体破题。

  ——推动建立工资协商谈判机制,形成劳动者报酬正常增长的保障机制。

  ——改革个人所得税制,实质性降低工薪阶层税负。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提高收入分配透明度。

  (3)以制度统一为重点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

  在我看来,应当以制度统一为重点,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总体进程。

  ——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对接。

  ——加大基本公共服务投入。

  ——改变负福利现象。比如,穷人和富人在医疗支付上都有一个个人支付的比例,虽然支付的比例相同,但个人支付占个人收入的比重有很大差异。因病致穷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4)按公共资源优化配置的要求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涉及中央地方关系,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可以看到,城镇化过程中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非常重要。我前一段时间去德国考察时了解到,德国60%的企业和80%的人口在中小城镇,不仅有其文化因素,更要看到其公共资源配置的因素。公共资源配置的不同以及区域的一些特点,是引起差别因素的主要方面。要加快中小城镇的发展,需要公共资源配置跟上发展的步伐。

  ——推进以直接税为主的税制转型。

  ——加快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尽快形成公共财政基本格局。

  ——建立公共服务导向的中央地方财税关系。

  3,以着力解决体制机制性腐败为重点的改革攻坚

  腐败现象产生原因更多的与增长方式相关联,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体制机制性腐败。总体判断:一是治理转型到了有效解决体制机制性腐败的关键点;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我们的思路性建议是:加快政府向市场和社会放权,以权力公开透明为重点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通过3~5年的努力,实现权力运行规范化、公开化,走出一条权力约束权力与社会监督权力有机结合、有效抑制腐败的新路子。

  未来几年,我国的市场化改革能不能取得重要突破,决定性因素在于政府的转型改革。如果政府转型改革不彻底,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就很难理顺。所以说,政府转型仍是全面改革的重点和关键。以推动政府合理放权、分权、限权为主线,尽快形成新阶段行政体制改革的路线图、时间表,对我国未来几年的转型与改革具有决定性影响。

  (作者系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

分享到: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第一金融网免责声明:
    1、本网站中的文章(包括转贴文章)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若作者有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它网站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
    2、文章来源为均为其它媒体的转载文章,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转载是处于提供更多信息以参考使用或学习、交流、科研之目的,不用于 商业用途。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转载文章涉及您的权益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话和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来信:fengyueyoubian#sina.com (请将#改为@)。
    3、本网站所载文章、数据、网友投稿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与第一金融网站无关。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对本文内容有疑义,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网友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姓 名: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专题栏目
    全站专题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文章列表 | 网站地图 | 征稿启事 | 广告服务 | 意见反馈 |

    Copyright©2006-2013 afinance.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第一金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