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金融网主办
   | 网站首页 | 金融焦点 | 银行 | 股票 | 基金 | 保险 | 期货 | 股评 | 港股 | 美股 | 外汇 | 债券 | 黄金 | 理财 | 信托 | 房产 | 汽车 | 行情中心 | 
»您现在的位置: 第一金融网 >> 股评 >> 大盘综述 >> 正文

12月8日A股收评:A股不破不立是错觉?管理层或“等等再说”

2011-12-8 17:23:29  文章来源:中金在线  作者:万保辉
关键词:大众证券 A股收评 A股市场 沪指
核心提示:12月8日A股收评:A股不破不立是错觉?管理层或“等等再说”

  两交易所质疑新股高市盈率 炮轰基金疯狂询价

  新股高市盈率发行,已经成为中国股市并不少见的现象。对于公募基金近似"疯狂"的询价,日前引起了监管层的关注。

  12月2日,在深圳召开的"第十届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国际论坛"(下称"论坛")上,上海证券交易所总经理张育军、深圳证券交易所总经理宋丽萍双双炮轰公募基金

  "很奇怪,基金公司连80倍、90倍、150倍的市盈率都可以接受,那么高你怎么接受的?"张育军在会上直言。更有甚者,张育军向监管部门建议调查:"谁在推荐那些高价股票?"

  宋丽萍也认为:"应理性参与新股发行询价,提升新股定价能力,促进IPO的合理定价。"一位基金界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在新股询价的过程中,可能存在利益输送的问题,但是很难被察觉,归根结底还是新股发行体制存在漏洞。"

  监管层质疑高市盈率

  随着创业板的推出,中国证券市场加速了市场化步伐。但新股发行中发行价过高、发行市盈率过高以及超募比例过高等"三高"问题,已危及到中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引起了监管层的不满。

  张育军指出,高市盈率带来的恶果不堪设想,投资人首当其冲,遭受重大损失,其次是基金规模缩水,一、二级市场严重倒挂。他认为,当前资本市场参与各方天平过于向控股股东和原始股东倾斜,询价时普遍存在博傻心理,普遍对高市盈率存在一个过于乐观的预期,这是我们资本市场长期熊长牛短的一个重要原因。

  据统计,目前创业板上市公司275家,平均发行价约35元,平均发行市盈率近68倍,平均超募比为200%,破发比率则超过40%。

  宋丽萍则表示,目前公募基金参与新股发行的程度有所上升,在中小板和创业板新股询价对象的占比是34%,而对应的有资格参与询价的基金数占比只有22%。基金公司在网下询价阶段,报价存在着定价不合理或高估现象。深交所内部研究报告分析表明,基金公司询价对象报价只有26%的比例,在承销商的估值区间内,公募基金报价高于主承销商估值区间的比例高达41%。此外,在每单IPO报价最高的前十家询价对象中,基金公司在中小板和创业板新股发行中的占比分别达到25%和32%。创业板报价最高的十家机构,频次统计排名中有三家是基金公司。

  以海普瑞为例,2010年5月6日,海普瑞以每股148元的天价创下当时中小板新股发行历史最高纪录,募集资金净额57.17亿元,市盈率高达近73.27倍。该公司原本计划募资不超过9亿元,实际募资59亿元,超募50亿元。而令人唏嘘的是,截止到今年的12月6日,海普瑞每股仅为28.16元,每股价格较首发价格下跌了80%左右。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当时海普瑞IPO时,网下配售的有800万股,有效申购获得配售的比例为1.1%,认购倍数高达91.05倍。据统计,当时海普瑞首发获得配售的基金一共有78只,其中华夏系有8只,易方达有5只,广发系也有5只,海富通以及嘉实等基金亦有捧场。其中,明星基金经理王亚伟的华夏大盘和华夏策略分别都获得1.9769万股配售。

  "打新股"风险极高

  据说,在当时网下询价中,甚至有券商报出了250元/股的"神奇"价格。这个连王亚伟也表示"很少见到这样好的医药企业"的公司,上市仅5天"神话"便破灭。

  事实上,新股破发亦如同家常便饭。上市当日,海普瑞逆市上涨18.36%。2010年5月7日股价冲高至188.88元,但从2010年5月8日开始股价大跌,5月11日盘中破发。

  海普瑞虽然2010年公布的半年报、三季报和年报均实现了正增长,然而这只曾在2006年-2009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56%的明星股,从今年一季度开始,海普瑞的净利润就开始出现负增长。公司一季报净利润同比增长-39.11%;半年报净利润同比增长-39.51%;三季报,净利润5.10亿元,同比增长-46.29%。

  至此,海普瑞"A股史上最贵新股"神话破灭,股价一路狂泻,如今每股仅28元左右。

  张育军在"论坛"上 说:"那些股票是谁推荐的,是不是可以查一下?要加强对失信行为的惩戒。以券商和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人,内部风险控制体系也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比如说你的机构买过海普瑞没有,买过华锐没有,为什么买呢?"宋丽萍则指出,基金近来参与新股发行程度有所上升,但报价存在定价不合理或高估现象。

  智库金融研究中心有关负责人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在新股询价时,某些公募基金不透明以及不市场化的行为造成了新股发行价格的偏高,这些行为直接或间接伤害了基金投资者和二级市场投资者的利益。另一方面,这样的行为也会造成市场估值偏高,损害了长期投资者的利益,使得后进入市场者的利润空间变窄,这样的新股在二级市场不具备投资价值。而且还会使得证券市场中大部分的利益向大股东和一级市场投资者倾斜,加剧了二级市场投资价值的弱化。新股询价过程中出现的'三高'等问题急需监管部门加以规范。"

  一位基金界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在市盈率极高的情况下,公募基金如果依然"兴趣不减",通常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基金公司对准上市公司判断失误,造成损失。最恶劣的情况是,准上市公司和基金公司之间存在利益输送,基金公司帮准上市公司"抬轿子",而公司给予基金公司一些好处,因为基金公司使用的钱是基民的钱,这种情况是肯定存在的,但很难被察觉。而且以前的情况是"打新股"多少都会赚点,但由于市场行情不好,新股"神话"破灭,所以现在"疯狂","打新股"风险极高。 (王珏 时代周报)

分享到: 分享到腾讯微博 | 分享到新浪微博 | |
第一金融网免责声明:
1、本网站中的文章(包括转贴文章)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若作者有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它网站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
2、文章来源为均为其它媒体的转载文章,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转载是处于提供更多信息以参考使用或学习、交流、科研之目的,不用于 商业用途。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转载文章涉及您的权益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化和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来信:fengyueyoubian#sina.com (请将#改为@)。
3、本网站所载文章、数据、网友投稿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与第一金融网站无关。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对本文内容有疑义,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网友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姓 名: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专题栏目
    全站专题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文章列表 | 网站地图 | 征稿启事 | 广告服务 | 意见反馈 |

    Copyright©2006-2011 afinance.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第一金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