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金融网主办
   | 网站首页 | 金融焦点 | 银行 | 基金 | 股票 | 保险 | 期货 | 信托 | 股评 | 港股 | 美股 | 外汇 | 债券 | 理财 | 黄金 | 房产 | 汽车 | 生活 | 基金数据 | 行情中心 | 
»您现在的位置: 第一金融网 >> 房产 >> 地产人物 >> 正文

任志强:“地王”频出的反问

2009-9-27 20:31:12  文章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字体:

  最近一段媒体热议的多是重点城市中频出的“地王”现象。民众与市场在惊呼地价的高涨和房价狂升的预期而苦不堪言,地方官员在庆贺土地收入的丰厚成果而喜笑颜开,这种明显的对比本就早已说明了“地王”频出的背后实质是地方财政与民博弈的一种游戏。然而几乎所有的板砖都打在了开发商的身上。与历史将所有的板砖都砸在开发商身上不同的只是,当巨型央企也加入了这场游戏中时,央企也成为了众矢之的。

  中国住房制度改革后的前五、六年并没有关于房价暴涨问题的争论,也没有住房价格稳定的调控,更没有什么“地王”的新闻。房价的波动只是在土地供给制度改变和被垄断之后才出现的,尤其是“8.31”大限的来临让土地变成了稀缺性的垄断之后,房价才成了一种争论的话题。

  中国自2003年之后不断出台着调控和打压房价的各种政策,包括行政性的手段,但至今为止何曾看到过打压地价的调控?自2005年出现第一块天价地之后,这一土地垄断的供给方式和自2003年之后连续四年的土地供给量暴跌的矛盾就日益凸显。但关紧两个闸门和严控十八亿亩红线的两把大刀高悬,不但未能有效的用增加土地供给来平衡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反而变本加厉的抑制投资与需求,又岂能控得住房价?

  政府的地价收入越高越好,开发商的房价越低越好,就如同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一样的逻辑。当经济学家把逐利诱因当作市场推进的动力时,会用反垄断来约束企业的行为,以保证市场中的充分竞争。但如果政府将土地变成诱饵,把从市场中获利当作动力时,行政的垄断则在法律的保护下不但合法化也变得理所当然了。于是降低或稳定房价就只能是政府压榨或安慰市场的一种掩盖了。

  国土部门总说是房价在推高地价,如果不是土地的垄断,从经济学的逻辑层面而言,一定是“产出决定成本的容忍度”。而在土地垄断的供给之下,则“物以稀为贵”,原料成本决定着预期的商品售价。不管房价的预期有多高,对开发商而言,无论如何都会是成本越低市场风险越小、利润越高越值得去投资。总不会有人主动的承担市场的风险而为政府的利润做贡献的吧。企业要承担的是税收义务,而不是高价购买政府原料的“义务”。

  为什么中国在出现大量天价地王的同时也会有大量的土地流拍呢?不是房价在推动地价吗?那么有对房价的高预期为什么会有流拍的土地呢?不是在责备开发商过度的储备土地吗?那为什么有非天价的土地而没有人购买呢?看来还是供求关系在发挥调节价格的作用。

  当土地供给稀缺时,土地的价格上升。由于土地的稀缺,商品房供给的量的减少,当然房屋的价格也就上去了。反过来比如会让稀缺的土地价格更高了。

  当全国8月份同比价格上涨2%时,70个大中城市仍有20多个城市的商品房价格在下降,二手房也是如此。可见供给的不均衡性恰恰与供需关系决定价格是一致的。

  当然地区的土地供给充分,商品房供给充分时,房价与地价都没有出现暴涨,甚至还会平稳中有降幅,而土地供给短缺的城市则天价土地频出。无疑这种对房价的预期是与供求关系相对应的,对土地的需求也与供求关系相对应。

  当市中心的土地供给越来越少时;当更多的民众都想挤进市中心时;当市政基础设施与公共配套都集中于市中心时,那么中心区的土地自然会越来越贵,房价也自然会越来越高,城市就不得不一圈圈的摊大饼一样由中心区向四周蔓延。

  没有一个国家的政府可以保证中心区的土地供给充分,但却可以将配套与公共服务向边缘地区转移,并改变所有人都挤进市中心区的预期。如有的国家用卫星城、有的国家用区域调节,用道路与配套、就业与公共交通等改变所有效率的提高对城市中心区的依赖程度。

  但没有一个国家可以让土地无限的使用,如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土地供给是充分的,但市政配套、就业、教育、医疗、行政管理、金融服务、电力、电讯、燃气等却无法无限的供给和延伸。人们仍不得不向城市集中,向大城市或重要城市集中。这就必然出现了核心区域的房价过高的现象。莫斯科的房价比北京高出许多就是如此。同时几乎所有发达国家的首都或金融、商务中心城市的房价都会比全国的平均房价高许多,也比北京高许多。

  问题不在于地价有多高,而在于高地价的收入是否让城市的公民分享了地价高所带来的更多的公共福利,包括对低收入家庭的保障。

  就像税收高,如果50%以上的税收都变成了劳保、退养、医保等返还给民众的保障,高税收让民众能分享,民众就不会反对高税收一样。如果房价高也能给未购房的民众带来更多的保障性或福利性收益,高又何妨呢?政府的高地价会改善交通的福利、低收入住房的福利或其他城市化公共设施的福利(就如香港),又有谁会反对地价作为政府的收入呢?

  同时,恰恰是中高收入家庭的高价购房行为在税收之外又为城市的所有公民提供了可以分享的地价收益,又何苦要去非市场化的限制房价呢?让供求关系去平衡房价,政府只要管好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协调,自然房价就会随供求市场变化而变动。涨也涨得有其合理性了。

  目前的市场是被政府政策操纵的供求变化,尤其是土地的垄断决定着原料市场的价格波动,再是金融信贷及交易税费在限制着市场化的购买与供给变化。那么出于对政策变化的担忧,又如何不让市场中“地王”频出又流拍并存呢?

  土地制度和土地供给制度不改变,市场就无法去调节供求的关系平衡,只能将所有的压力都集中于政府的全能上了,天价也就成为了制度性的必然。

  既然政府不可能出现限价地的政策,批判“天价”的开发商又有何用呢?要生存就只好接受这种饿狼与狮子夺食的无奈了。

  不限地价而限房价的尴尬也就只要无奈的延续了。

  立法中并没有对商品房市场调节价的限制权力,因此依法行政的政府首先要管住的不是开发商天价拿地的行为,而是政府利益驱动的垄断或土地拍卖方式。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第一金融网免责声明:
    1、本网站中的文章(包括转贴文章)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若作者有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它网站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
    2、文章来源为均为其它媒体的转载文章,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转载是处于提供更多信息以参考使用或学习、交流、科研之目的,不用于 商业用途。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转载文章涉及您的权益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化和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来信:fengyueyoubian#sina.com (请将#改为@)。
    3、本网站所载文章、数据、网友投稿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与第一金融网站无关。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对本文内容有疑义,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网友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姓 名: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专题栏目
    全站专题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文章列表 | 网站地图 | 征稿启事 | 广告服务 | 意见反馈 |

    Copyright©2007-2009 afinance.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第一金融网 合作电话:13146473155
    制作单位:第一金融网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